(摩斯族是英國時尚史上一次成功的次文化運動。他們腳上所穿的Desert Boots,Chukka Boots,過臀大衣和禮帽,但是現在英倫造型的始祖。)
1950s
摩斯族次文化開始興起,它也成為了次文化的始祖。日后的龐克(Punk)和光頭黨(Skinheads)都是摩斯族演變出的分支。
1960s早期
摩斯族開始從夜店和咖啡館的生活方式轉移到玩R&B音樂上來。
1960s中期
媒體開始聚焦摩斯族對服裝的狂熱嗜好,經常用價格在細節上表示年輕摩斯族對于時尚的鋪張。還有音樂人利用摩斯族的這一特點創作了歌曲“Dedicated Follower of Fashion”。可是1966年開始,摩斯族的數量開始大幅度銳減。
1960s末期
對于“Mods”的定義不再局限于一部分人,“Mods”也不再是摩斯族的專有稱謂,而是發散成了一種廣義的生活習慣,例如“時尚”和“現代”。
1970s
由于電影“Quadrophenia(四重人格)”的上映,摩斯族開始在英國復興,摩斯族的風潮再度回歸。
1980s
摩斯族的復興延伸到北美,特別是南加利福尼亞。
1990s
摩斯族進入到新型式。在英國樂壇上開始出現以復興60年代搖滾樂為精神的樂團,其中為代表的是“Brit-Pop”。后來出現的受原始的“Mods”影響的樂團還有Oasis, Blur, 以及The Verve等。
(Quadrophenia的展覽,布景都是摩斯族的經典符號。比如地上的紅心和藍色圓圈的摩斯族logo,裝滿鏡子和前燈的Scooter,還有人物背板上的長大衣和短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