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能明白人類語言嗎?或者它們只是在“鸚鵡學舌”?
上周,一只鸚鵡在走失后將主人地址“告訴”了警察,警察將它安全地送回了家。為什么馴養的鳥會學人說話,他們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嗎?為適應群居生活,鸚鵡聽到什么就模仿什么。鸚鵡是少數擁有聲音習得能力的動物家庭,這意味著,根據經驗,它們能夠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和許多其他動物一樣,大多數的鳥類天生只會發出少數的幾種聲音,其叫聲可能會略有變化。比如說哀鳩,其叫聲就像是像是鴿子在哀鳴。但鸚鵡和嘲鳥在與其他鳥類一起時,能根據其他鳥類的鳴叫模仿其聲音。
在野外,成群的鸚鵡沒有學人說話的環境,但它們似乎習得了制殊的語調,成對的鸚鵡可以唱出它們獨特的二重奏。目前還不清楚他們究竟為什么會發展出這種能力,但研究表明,它們這樣做是為了告戒其他的競爭對手。鳥類似乎更喜歡回應那些與自己相似的鳴叫,它們會排斥那些叫聲不一樣的鳥類。這樣,那么不可信的外來者就無法加入它們的群體。但如果鳴叫的語調用以外來者數量的控制,則,對于不同鳴叫語調的習得,似乎會成為加入群體的一種方式。在一項實驗中,試驗人員將一群來自哥斯達黎加鸚鵡遷移到一個更偏北鸚鵡群,該群鸚鵡有不同的發聲模式。大約有一半的外來鸚鵡飛回原地,但剩下的鸚鵡下卻留了下來,并形成了自己的外來鸚鵡群。群體中,它們用自己獨特的語調進行交流。有個鸚鵡甚至學會了北部鸚的發音,并通過這種發音來迎合當地的鸚鵡。
根據這一理論,圈養的鳥類可能會模仿主人,并用這種方式來獲得家庭成員的認可。如果它們聽到主人說漂亮的小鳥很多次,它們會將其理解為召喚群體的一種方式,它們會嘗試著模仿這句話。如果鸚鵡的普通叫聲沒有得到回應時,它會模仿人類的聲音來獲得關注。對于單詞和短語,鸚鵡有很強的模仿動機。
至于鸚鵡是否可以明白它們所,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研究人員艾琳佩珀訓練一只名為亞歷克斯的非洲灰鸚鵡說話,亞歷克斯大約能說出個詞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學會了數字和短語,而且,當有玩具放到它面前時,它能準確地識別玩具的的名稱、顏色和形狀。懷疑論者認為,亞歷克斯的能力有可能只不過是聰明的漢斯(格林童話中那匹聰明的馬),漢斯就是通過觀察主人的身體語言,對周圍人給出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回應的,而不是真正明白人們所提出問題本身的意思。而其他的人則對亞歷克斯所表現的獨特語言能力表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