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導1:每周做愛3次以上才算正常
某雜志上看到一項性愛統計報告,居然說“只有10%的20-30歲的人每周做愛不超過3次”
正確觀點:多也好少也好,盡性就好
解析:
現代性學研究成果中很重要的一條準則就是:必須把社會統計平均數與個人喜好分開。
也就是說,統計數字不能作為衡量個體“正常”與否的標準。金賽博士調查的結果,個體差異在人類性行為中表現得特別突出,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可能達萬千倍之巨。也就是說,別人哪怕日日云雨甚至一夜七度,都與你無關,你不需要跟他們比較。你自己覺得夠了,覺得舒適、滿足,那就是標準。
況且,這類調查是不是和事實相符,誰也說不清。一來,在調查方法、選取樣本上,采取不同的方法,會有不同的結果。二來,這類調查只能依靠被調查者的口述,他完全可以信口開河,亂吹一氣。
王小波在《拷問社會學》一文中就講過這樣一件事:美國曾經做過一次大規模的性行為調查,國庫撥給巨款,政府提供保密的人口記錄。科學家們也很認真負責,但結論卻有諸多不靠譜之處。例如,美國男性說,自己一月有四五次性行為;女性則說,一月是兩三次。多出來的次數怎么解釋?還有,天主教徒中同性戀者少,無神論者中同性戀者多,這難道說明,不信教就會當同性戀?那么結論就只能是,有些調查對象沒有說實話。
剛巧,手頭一本雜志上也公布了一組數據:全球人口每年的平均性生活次數是103次,中國人大概是96次,也就是說我們平均一星期有兩次性生活。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三組數據,都貌似很權威。你覺得哪個更可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