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歡迎的“中間人”——合成界面活性劑(Surface active agent)
界面活性劑的作用是將水和油脂這兩種互不相溶的物質調和到一起。除了調和保養(yǎng)品質地,在清潔類保養(yǎng)品中,界面活性劑將污物和潔面產(chǎn)品之間的界面張力降低,利用濕潤和滲透作用將污物和皮膚分離,然后界面活性劑會吸附污物,輔以泡沫的物理作用,達到清潔目的。
在清潔保養(yǎng)、沐浴、洗滌等日化產(chǎn)品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劑,大多是以石油化工為原料衍生出的合成界面活性劑,其中一些因過強的清潔能力和刺激性使其成為了保養(yǎng)品中最不受歡迎的成分(比如月桂醇硫酸酯鈉SLS,以及它的近親月桂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鈉SLES)。此類合成界面活性劑會破壞皮膚表面的皮脂膜,進而入侵皮膚的保護罩——角質層,導致皮膚的保濕鎖水能力下降,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引發(fā)敏感甚至皮炎。因此,千萬不要一味追求保養(yǎng)品清潔能力而忽視對皮膚的損傷,如果在產(chǎn)品成分表中看見SLS及SLES,請及時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