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總部雖然在芝加哥,但卻在紐交所上市的君悅集團來說,紐約也算是半個故鄉(xiāng)吧,去年Park Hyatt在紐約登場,也算是家中長公主榮歸故里。可能紐約是個過熟的蘋果,你可能很難相信,這是繼2003年文華東方開幕以來,紐約十余年來第一次迎來一家五星級酒店,這恐怕在國內(nèi)哪怕是三線城市也是不可思議的。

Park Hyatt身處名為One57的全新90層住宅樓的低25層內(nèi),其頂樓一單位曾因9000萬美元的價格而打破紀錄。無論在紐約還是全球,可能很少有比57街更雄心勃勃,遍地流金的道路了(因此人們開始昵稱它“Billionaires’ Row”億萬富豪街)。走在期間,如果不注意周圍的建筑工地(畢竟紐約各處隨時都在改建),你可能很難發(fā)現(xiàn)這條街正在改變整個紐約的天際線和歷史。這條東西橫貫曼島,僅長2英里的街上已有諸如赫斯特大廈、卡內(nèi)基音樂廳這樣的新舊著名建筑,而幾年后這里將建起6個超高的住宅樓,這些樓高到有人要抗議其可能投射到中央公園的細長陰影。其中400余米高的432 Park會成為整個西半球最高的住宅樓,而這個紀錄很快也可能被同條街上的對手超越,它要以540余米的高度稱霸全球第一高住宅。

紐約永遠是新舊建筑撞擊回響的劇場,而僅僅在我走出酒店的一個街角,你就能看到無數(shù)歷史和故事。One57如瀑布流水一樣的藍色玻璃幕墻仿佛掩蓋了街對面一座矮舊的磚紅色建筑,然而它卻是音樂愛好者心目中的圣地之一:卡內(nèi)基大廳。在那個霧氣蒸騰,新舊世界此消彼長的年代,卡內(nèi)基出資建造了這個紐約現(xiàn)已僅存不多的,完全沒有金屬構架的全磚石建筑。1893年,從捷克到美國的德沃夏克譜寫了恢宏的《自新大陸交響曲》(New World Symphony)并在此進行世界首演。1904年,斯特勞斯在這里第一次向世人獻上《家庭交響曲》,而拉赫瑪尼諾夫、魯賓斯坦等人的美國首演也都是在這里。像很多歷史建筑一樣,街角的卡內(nèi)基大廳也一直命運飄搖:卡內(nèi)基去世后,他的遺孀將其轉賣,而后因為紐約愛樂樂團決意遷往林肯中心,大廳面臨著為摩天大廈讓路將被拆除的命運。后來,在小提琴家伊薩克.斯特恩領導的團體的壓力下,政府通過特別法案,允許紐約市買下并監(jiān)督管理。已故小提琴家艾薩克.斯特恩的一句話則可以最好地概括此地的魅力:“傳說這音樂廳本身就是一個樂器,它能放大升華你的所作所為。”

第一次住Park Hyatt是大概八九年前在芝加哥,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的是門童黑人小哥的極度熱情:歡迎來Park Hyatt,您貴姓?我說:姓孫。意外的是,到前臺,對方就叫出:歡迎,孫先生。紐約的門童也是此番熱情,讓我倍感親切。房間對全球各地來說都算十分寬敞。因為酒店地處低層,所以即使住18層,我也只能看到中央公園一角,不過這樣在紐約也算稀罕了。房間的一個瓷碗中簡簡單單放了3個小橘子,還很親切地告訴你這是主廚特選,皮薄肉多。

最頂層25層全部闊綽地獻給了Spa、泳池和健身房。因為在全球都沒有統(tǒng)一品牌的Spa,紐約店自然也自己命名,取名為Nalai是因為曼哈頓原住民勒納佩族印第安人的語言中它有“安詳”之意。而長達20米的泳池雖然不算什么,但在紐約幾乎已獨霸。你如果有時間,可以在池畔小坐,望望窗外百年已過的紅磚卡內(nèi)基大廳。而一旦躍入碧綠的水中,耳畔也會回響經(jīng)典的著名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