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香港制造還是合拍主流
其實在本屆金像獎提名公布之后,所有人就已經預料到了《寒戰》將會是本屆金像獎最大的贏家,最終包攬9項大獎的《寒戰》并不讓人感到意外,但起碼這部電影還是在內地公映過的,然而彭浩翔的《低俗喜劇》對于內地觀眾來說卻是異常陌生。
反觀其他幾部提名電影,質量似乎也都參差不齊,鄭保瑞在轉投銀河之后鮮有當年《狗咬狗》、《軍雞》一樣的驚艷之作,此次的《車手》選取的賣點倒是非常主流,可惜最終也淪為一部工業產品,簡單明了卻并無余味。而《消失的子彈》和《逆戰》都是非內地非香港的合拍片,本屆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吳思遠在獲獎感言中提到“我知道香港電影表面繁華,其實弱不禁風,在任何需要我的時候,我從不怯陣,愿神保佑香港電影?!边@一番話讓現場頗為感動,可卻也道出了如今的現狀。
今年《1942》獲得了最佳兩岸華語電影,這部純正血統的內地電影爭議也頗多,但是這樣的一個獎項好像也在表明了香港電影所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如何在合拍大勢之下找到屬于自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