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6日至9月30日,頂級制表品牌寶璣將在位于上海新天地的寶璣精品店舉行為期近一個月的“寶璣?創時紀”主題展,展覽精選寶璣兩個多世紀以來重要的制表發明和創新,不僅將呈現百年珍稀古董時計,亦會展現寶璣偉大創新發明。向中國的鐘表愛好者展現寶璣近、現代時計不斷衍進的傳奇。更為讓人期待的是,包括傳奇懷表No.1160瑪麗?安托瓦內特在內的眾多寶璣珍貴古董時計將同期抵滬展出,這些時計瑰寶不僅見證了寶璣在高級制表領域的傳奇歷史和杰出創新,同時也和他們曾經的擁有者如路易十六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Antoinette)、拿破侖?波拿巴 (Napoleon Bonaparte) 、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等一起見證了波瀾壯闊的近代歷史畫卷。
在所有此次來華展出的寶璣珍貴時計中,瑪麗?安托瓦內特懷表No.1160無疑是其中最具傳奇色彩和最為復雜精妙的。1783年,一名瑪麗?安托瓦內特的仰慕者向位于巴黎鐘表提岸的巴黎工坊訂購了一枚舉世無雙的時計作為禮物贈予皇后。根據要求,該懷表各部件應盡量以黃金來替代其他金屬,懷表的功能應盡可能復雜而多樣,在制作時間與成本方面則沒有任何限制。直至1827年,即皇后逝后34年,這件作品才得以完工,制作時間長達44年,此時距寶璣品牌創始人寶璣先生離世也已4年之久,可謂史上制作時間最長久的時計作品。這款命名為“Marie-Antoinette”的寶璣No.160懷表從此成為了制表業的神話,它的復雜極致、精美絕倫及其傳奇故事200多年來一直縈繞在無數制表師與收藏家的心中。 即使兩個多世紀后,這枚時計的精美復雜與傳奇命運依然讓制表師與鐘表收藏家們心馳神往。“No.160瑪麗?安托瓦內特”懷表于1983年在耶路撒冷博物館被盜,并于2007年12月被尋回,這款無可爭辯的頂級傳奇時計杰作所經歷的神秘而異乎尋常的命運,至今仍排名全球最復雜表款前列,令人深深為之著迷。
復刻傳奇,傳承經典No.5在這些無數時計杰作中,還有聞名遐邇的No. 5 懷表,該懷表于1787年開始制作,直至1794年才制作完成。(所以又被稱作1794),2001 年 4 月由海耶克先生在紐約安帝古倫拍賣行以 115 萬瑞士法郎的價格成交,曾創出了寶璣古董表公開拍賣的最高價格。這款二百多年來一直廣受贊譽的表款,作為聞名世界的“perpétuelle”系列時計的第二批作品,奠定了寶璣先生成為頂級制表大師的地位,僅有少數幾位尊貴的王室成員曾有幸擁有,例如法國傳奇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以及奧爾良公爵。 “perpétuelle” 即自動上鏈腕表,由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親自命名。該系列的第一批作品大部分采用白色琺瑯表盤,寶璣曾購回部分表款,重新安裝機鏤刻花的鍍銀金表盤,并增加了月相視窗、動力儲存顯示和內嵌式小秒針表盤。這款時計直到 1794 年才制作完成,月相視窗、動力儲存顯示和內嵌式小秒針表盤的構造體現了寶璣的經典設計風格,是少數幾枚直接搭配銀質表盤售出的表款之一。之后推出的寶璣經典系列Classique 3137腕表,其表盤設計靈感源于No.5懷表,再現傳承經典之傳奇!
自1775年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于巴黎鐘表堤岸(Quai de l’Horologe)創立首家寶璣工坊以來,寶璣時計一直因其創新發明、精致外觀和杰出工藝而深受皇室貴族和各界精英人士的追捧和鐘愛。打開寶璣檔案館中長長的寶璣尊貴主顧名單,無數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猶如時間長河中閃耀的群星,幾乎囊括了近代歐洲文明史上政治、外交、軍事、科學、音樂、金融等各個領域的杰出代表,其中包括法國傳奇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Queen Marie-Antoinette)、法蘭西皇帝拿破侖?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那不勒斯王后卡洛琳?繆拉(Caroline Murat)、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Tsar Alexander I of Russia)、英國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爵士(Sir Winston Churchill)、天才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歌劇大師焦阿基諾?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和鋼琴家阿瑟?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 ??? 法國文豪雨果曾感嘆“歷史是什么?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笑面人》)當你貼近那些寶璣珍貴古董時計,屏息聆聽時間流逝的聲音,你仿佛聽見他們曾經的擁有者對你竊竊私語,述說著他們與那個時代的傳奇。
2004年,尼古拉斯?海耶克先生決定發起一場空前絕后的挑戰:復刻這枚精美絕倫的懷表。復刻這枚懷表只能依靠古舊的歷史文檔,這對寶璣的技術人員及制表師而言無疑是一個艱巨的挑戰。位于巴黎的寶璣博物館所珍藏的原始技術圖紙以及巴黎藝術與貿易博物館所收藏的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料為復刻懷表提供了唯一的線索,幫助寶璣制表師們進一步了解“瑪麗?安托瓦內特”懷表的每一個功能及裝飾細節。將這枚懷表與近現代時計特別是Praslin公爵的藏品相比較,“瑪麗?安托瓦內特”懷表所蘊含的當時最新穎的設計與制表技術展現無遺。通過研究,一些幾近失傳的寶璣工藝被重新發掘,這讓寶璣制表師能夠更忠實的還原“瑪麗?安托瓦內特”懷表。經過長達4年的研究與復刻,全新No.1160瑪麗?安托瓦內特懷表于2008年4月與其精美絕倫的表盒一同向公眾首亮相,表盒的材料源自于凡爾賽宮的一株橡樹,瑪麗?安托瓦內特皇后當時常常在這顆橡樹下休息納涼。 No.1160瑪麗?安托瓦內特懷表是一件非凡的藝術品,它配備報時、報刻及報分的三問報時功能;萬年歷功能分別于2時、6時及8時位顯示日期、星期及月份;10時位顯示民用時與太陽時的時差;表盤中央為跳躍時針、分針及特大獨立秒針,即計時指針的前身;小秒副表盤位于6時位,48小時動力儲備顯示及雙金屬溫度計并列而置。懷表的自動上鏈機芯(當時被稱為perpétuelle)由823塊經精心處理的零部件組成,夾板、表橋、表桿以及所有活動部件、日歷及打簧機構均以木打磨的玫瑰金鑄造。藍鋼螺絲經拋光處理,所有磨擦點、凹槽及軸承均安裝藍寶石水晶。精致復雜的懷表安裝了獨特的擒縱機構:配備自然提升的柱形金質擺輪游絲及雙金屬擺輪。雙pare-chute防震裝置防止擺輪軸及振動墜軸因撞擊或震動而損壞。
No. 4691 的懷表是寶璣制作的最復雜、纖薄的表款之一,于 1831 年 10 月 13 日售予亨利?西摩?康韋勛爵。這款問表按照計時碼表原理制作,厚度僅有 7.7 毫米,可顯示時差、動力儲存、日歷和月相,集所有精密功能于一身,此表就算在現代也是極致臻品。十八世紀以來,寶璣品牌一直不懈追求創新,在啟蒙時代打造了無數卓然非凡的精密時計,而這款極富盛名的問表也體現了寶璣不斷創新的品牌精神,如此纖薄之勢,在當時實屬開創先河,再一次奠定了寶璣在制表領域的泰斗地位。而這款極富盛名的問表在此前的拍賣會上當時的售價超過一百萬瑞士法郎的價格成交。
1800 年,法蘭西帝國皇后約瑟芬向寶璣大師訂購了一枚寶璣觸摸表,No. 611 ,這開啟了大革命后法國皇室與寶璣的不解之緣。波拿巴家族購買的寶璣時計多達 19 枚,購買者和年代分別為:約瑟芬皇后,1798 年和 1800 年;拿破侖本人,1798 年;路易?波拿巴和呂西安?波拿巴,1800 年和 1801年;約瑟夫?波拿巴,1800 年;保琳?波拿巴的丈夫查爾斯?勒克萊爾,1798 年和 1801年。據聞,貴族赴宴不能隨身攜帶懷表,在隆重的宴會看上時間是對主人的不敬,這樣繁縟禮節顯然不便。但這絲毫為難不了當時已是鐘表大師的寶璣先生,于是這位鐘表天才發明了觸摸表,它的外形像一件珠寶配飾,典雅美觀卻極具實用性,輕觸箭型指針,即可輕松讀取時間。后來,約瑟芬皇后將No. 611 贈予了她的女兒——荷蘭王后奧坦絲?德?博阿爾內。約瑟芬皇后用更大的鉆石替換了原來的裝飾鉆石,并且在表殼上鑲嵌了帶著王冠的字母“H”,即奧坦絲王后名字的首字母,同時戴著皇冠的“H”也象征了荷蘭王后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