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設計師的珠寶設計經珠寶技師的巧手打造成型,那么在鑲嵌師的手中,它們被賦予靈動生命。鑲嵌師在金屬托架上精妙鑲嵌各類寶石,使珠寶飾品流光溢彩,璀璨奪目。肖邦的鑲嵌師僅有一個目標:令交付于他們的高級珠寶或鐘表作品至臻至美。他們在每次的創作過程中,不斷挑戰工藝極限,發明新型鑲嵌方法,寶石鑲嵌位置日益精密細致,出人意表。
從珠寶工坊直接送來尚未打磨修飾的毛坯飾品。鑲嵌師對照設計師的效果圖與手上飾品的尺寸,決定所鑲嵌寶石的直徑大小。通常,鑲嵌師與肖邦設計總監卡羅琳?格羅絲舍費爾CarolineGruosiScheufele,以及珠寶師一道配石。
配石要求對各類寶石有全面的認識,包括寶石的色澤、光澤以及硬度等。把配石品類清單遞交給寶石分揀人員后,鑲嵌師就可以手持銑具開工了。鑲嵌藝術是一門鉆孔以及打造鑲口的技術。在這道充滿風險的工序中,為了避免珠寶在外力下受損變形,飾品必須用火漆層包裹固定。
在設計部門,鑲嵌品大多獨一無二,由許多細微部件組成,鑲嵌時需要極高的敏銳度和細致度。類似于創作一副印象派油畫,鑲嵌師在飾品上一點點地上色,每一塊寶石都各居其位。「為了便于鑲嵌精確,我會畫一張飾品草圖,并在圖上標出寶石的色彩布局,再在另一張草圖上顯示寶石的型號布局。每一種寶石色澤對應一個型號。」
顯微鏡是這種精細人工必不可少的工具。Carlos介紹:「因為寶石非常細微(直徑僅有0.6毫米),某些寶石還易碎,如帕拉依巴碧璽、祖母綠、沙弗萊石等,所以鑲嵌非常耗時。鑲嵌質地堅硬的鉆石費時就少多了。」
鑲嵌種類繁多:包鑲、鋪鑲、爪鑲、槽鑲……珠寶飾品的結構、質地以及寶石的尺寸決定了鑲嵌的方式。寶石鑲嵌的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地烘托寶石的光澤和美感,弱化金屬體的存在。為此,Carlos繼續解釋道:「比如這只孔雀手鐲,我發明了一種新的鑲嵌方式,我稱之為『écailles』,鱗鑲,它將寶石顯露出來,放大寶石的光澤效果,同時又不會損耗寶石。」
鑲嵌師需要有高超的靈敏度和無限的耐心以完成精細繁復的鑲嵌工作:鉆孔、打磨、鑲口定型、壓緊、固定、必要時用鑿子或槽鑿敲打成型。他用鑷子夾起寶石,穿孔機已經事先穿孔,鑲口被打磨光滑,以突顯最細微的黃金分子之亮澤,他用打孔機擴圓寶石鑲口。手法要堅定,力度要掌控精確,任何細小的偏差都有可能損壞寶石或金屬。鑲嵌師的工作環境并不一定絕對安靜,Arturo喜歡聽著隨身聽里的有聲小說,而Carlos則喜歡開著收音機,各人都有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