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蘇蒂六十年代陀飛輪腕表
格拉蘇蒂鎮? 40年河東40年河西
19世紀初期的格拉蘇蒂鎮還是一個毫無節制長期開采銀礦的地區,在德語中,格拉蘇蒂是“璀璨的金屬寶庫”的意思,但再豐厚的礦藏也禁不住長年開采,到了19世紀小鎮的銀礦逐漸枯竭,演變的結果就是面臨“破產”,鎮上的居民們也都面臨“失業”的境遇,于是鎮上的居民聯名寫信給德累斯頓州政府尋求幫助,信得內容只有一句話:格拉蘇蒂鎮迫切需要新的工作機會。如果說歷史也許就是這樣充滿了巧合,那么阿道夫·朗格的歸來,使整個格拉蘇蒂都徹底改變了境遇和未來。
阿道夫·朗格
那時的阿道夫·朗格剛從歐洲列國游學歸來,在法國等地受到的熏陶使他滿腔熱情,希望為制表業在家鄉找到一席之地。而薩克森州政府剛好有一筆“創業基金”,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天使投資”給了朗格,允他在格拉蘇蒂鎮建立表廠,于是格拉蘇蒂鎮改變了,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逐漸發展成為德國的制表重地,漸漸形成規模和氣候。
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小鎮用盡一個世紀建立起的制表業瞬間歸零,一下子與世隔絕的小鎮從此遠離制表江湖。直至40年后,兩德統一,德國制表才再次重歸江湖,只是那時,德國的制表市場已遠不及他們的鄰邦——瑞士,德國人民的嚴謹和低調,也只有再努力才被世界所熟知和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