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葡萄藤項鏈,1906年,路易斯·蒂芙尼設計。設計原型來自于印度次大陸的民間珠寶,將紫水晶、玻璃墜飾和翡翠融合在一起,從黃金打造的鏈索上垂墜而下,宛若晶瑩剔透的葡萄
這些美輪美奐、璀璨奪目的彩色寶石使得蒂芙尼設計師對于臻彩珠寶杰作的構想成為現實。波爾丁·法漢姆(Paulding Farnham, 1859-1927)在1891至1908年間擔任蒂芙尼首席珠寶設計師,他運用彩色寶石進行了大量珠寶創(chuàng)作,包括一款九英寸鳶尾花胸針,其上鑲嵌蒙大拿藍寶石、綠色石榴石以及鉆石。他的另外一項重要成就便是曾在1889年巴黎世博會上榮膺金獎的24枚蘭花琺瑯胸針。另外一位設計大師,便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查爾斯·蒂芙尼之子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Louis Comfort Tiffany, 1848-1933),他是新藝術(ArtNouveau)運動的領軍人物,將他著名彩繪玻璃創(chuàng)作中的諸多重要自然設計元素——色彩鮮艷的水果、野花、蝴蝶等融入珠寶設計之中,以墨西哥的火歐泊、綠色和紅色石榴石以及紫水晶呈現非凡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