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戰爭中的TYPE系列
從為拿破侖出征埃及制作的旅行鐘,到為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設計的行軍步數計,寶璣生產軍用計時器的歷史已經長達兩百年。而在原子時代,能與全球最尖端軍機一同翱翔的特權,讓寶璣Type XX從那時起成為軍事迷和機械癡狂者的追逐之物。然而,提及“寶璣”這個名字,人們能聯想到的不僅有高級制表業,還有航空工程,“寶璣”可謂是推動世界航空事業發展的先行者。
這要從整個寶璣家族的輝煌歷史說起,1762年鐘表界泰鼎阿伯拉罕-路易?寶璣(1747年-1823年)來到法國算起,寶璣品牌創始人阿伯拉罕,不僅是法國科學院(French Academy of Sciences)的成員,還是巴黎寶璣制表工坊的創始人。直至第五代傳人路易?寶璣(LouisBreguet)(1880年-1955年),22歲時就被任命為家族工坊的首席工程師;24歲提出了異步電動機的理論,影響了當時法國潛艇的研究;25歲制造出第一架載人旋翼飛機并飛離地面;他創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飛機制造公司,著名的“寶璣14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戰成名;他是最早提出建造風洞空氣動力學實驗的人,最早設計水上飛機的人;他設計的“寶璣19型”飛機首次完成了從巴黎到紐約橫跨北大西洋不間斷的飛行;他本人也是法國航空ir France)的創始人之一;即便是被譽為現代航空泰斗的馬塞爾?達索(1892-1986),青年時代從寶璣電力學校畢業時,也是從路易?寶璣手中接過了畢業狀。
駕駛艙中的儀表寶璣TYPE XI
寶璣對于軍事航空業的貢獻
1909年,路易?寶璣在此期間放棄了旋翼機的研發而轉身重新投入于常規飛機的設計,從1911年開始,他又著手為法、英、俄空軍制造雙翼飛機。1914年,與當時航天事業的所有領軍人物一樣,路易?寶璣全身心地投入到戰斗機的工業化生產中,因為這種飛行器早已成為了戰爭中必不可少的武器。1914年9月2日,就在他離開前線重返生產崗位的前幾天,路易?寶璣還親自駕機進行危險的空中偵察,他的任務是為法國總參謀部提供預警信息,以防德軍從東面包抄巴黎。加利埃尼(Gallieni)與霞飛(Joffre)將軍正是在接到寶璣提供的情報之后,通過認真研究,迅速派遣一只駐巴黎的小分隊支援前線部隊,從而在第一次馬恩河(Marne)會戰中成功阻止了德軍的入侵。
1936年,“寶璣-多蘭”(Breguet-Dorand)旋翼機完成歷史性飛行
1916年11月,“寶璣14型”(TheBreguet 14)戰斗機完成首次試飛,次年起.便開始大批量投入生產。這架高科技雙座雙翼戰機具有全金屬結構(機身與機翼用防水布覆蓋),并首次將硬鋁運用于飛機的制造。憑借其優越的速度、良好的可控性、超強的載荷能力,以及高達6000米且能輕易擺脫敵機跟蹤的飛行高度.“寶璣14型”戰機成為了執行偵察和轟炸任務的最佳武器,因而在飛行員中間廣受好評。同時,它也為1918年協約國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此機型產量高達八千架,銷往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15個國家,并在那里服役超過十年,作為其設計者的路易·寶璣從此名揚天下。
而之后研發的“寶璣19 型”(Breguet 19)戰機沿用了同款設計模型,成為各國空軍爭相配備的機型。在此后推出的另一款多人駕駛戰斗機,即“寶璣690型”戰機( Breguet 690),是一款功能強大的戰略轟炸機,不過,在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西線戰場上,由于法國總參謀部未能及時訂購這款戰機,所以它并沒有參與實戰。不過,比利時和瑞典空軍均在戰斗中使用過“寶璣690型”戰機。就這樣,直到二戰結束,路易·寶璣與接任其研發工作的工程師一直在為各國空軍提供軍備支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寶璣1050型貿易風反潛機”(Breguet 1050 AIize)研發成功并銷往各國,此款戰機部署在“克里蒙梭號”( Clemenceau)與“福熙號”(Foch)這兩艘法國航空母艦上,直至2000年才退役,另外,它還曾在印度海軍航空兵部隊中服役。此后,“寶璣1150 型大西洋”(Breguet 1150 Atlantic)遠程海上巡邏偵察機誕生,它曾在1958年北約內部的軍備競賽中拔得頭籌,并在法、意、德、荷四國廣泛使用。經過升級換代,如今這一型號的軍用飛機仍被用于進行海上或沙漠偵察。在此之后,“寶璣941型”(Breguet 941)運兵機研發成功,它能夠在一塊足球場大小的平地安全著陸,另外還有英法兩國共同研制的“美洲豹”(Franco-British Jaguar)攻擊機,這款機型曾長期服役與各國空軍且戰績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