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購表哲學比較前衛(wèi)(圖片來源于Watcganish)
而某一次的瑞士出差,一位旅館老板的購表觀,也更是讓我銘記于心。
出差瑞士住在Agust,一個瑞士的鄉(xiāng)下地方,住的旅店的老板原是位意大利人,后移民瑞士,帶著老婆和五個孩子在小鎮(zhèn)上過著安逸的生活。熟絡后他跟我聊到了他的汽車(一輛奔馳跑車和一輛送貨的皮卡),他的廚藝(支撐著旅店最紅火的餐廳的生意),他的家庭(老婆和五個孩子的生活瑣碎)。
當他得知我從事的工作和腕表有關時,他亮出手腕上的表問我,你感覺這個牌子如何?他戴的是一塊百年靈的復仇者系列,我說你為什么要買這塊?是因為功能?還是因為機芯?還是因為牌子?他回答:你們中國人買東西的時候為什么總是想太多?我就是喜歡百年靈就買了!
而這,也許正是一種典型的“海外購買思想”:只要我喜歡,不要想太多。可是在我們付出真金白銀去換取一塊價值過萬的手表時,怎么能夠不做功課不去想太多?
因為從事的工作和手表有關,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要結婚了,買塊什么手表好?”“要一萬以內的,好看的,圓形表盤的”、“石英和機械有什么區(qū)別?”、“我買了塊XX,里面有鉆石,你說好看嗎?”、“我老公買了塊XX,鑲鉆的”大多數都是因為牌子而去買,大多數都是想我戴在手腕上別人能看的出來牌子嗎?而從沒有人想這塊手表戴在你的手上你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