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7年創始以來,卡地亞已走過近170年的時光。1899年,出于對社會風潮的準確判斷及頂尖技藝的執著探索,卡地亞來到了巴黎和平街13號(13 Rue De La Paix),并在三至五樓建立了卡地亞高級珠寶工作坊。伴隨卡地亞走向世界的步伐,工作坊先后在倫敦及紐約蓬勃發展,同時憑借開放的文化視角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創造出獨具風格的傳世瑰寶。
在卡地亞高級珠寶工作坊總監Xavier Gargat先生看來,卡地亞高級珠寶的制作精髓是工匠們無與倫比的激情;若將其放進時間維度,展現眼前的將是對頂級匠藝恪守百年的薪火傳承。
工匠是珠寶工作坊的核心,他們對珠寶創作的無限激情賦予作品獨特的生命力。在卡地亞珠寶工作坊中,珠寶師、鑲嵌師、拋光師、鑄造師等各工種的工匠濟濟一堂,如此龐大的編制規模也僅能在卡地亞得以實現。工匠們從業大多已逾20年,許多工匠世家數代都在這棟樓里奉獻一生,見證了卡地亞在高級珠寶領域不斷開拓進取的前行旅程。他們一脈相承的不只是巧奪天工的珠寶工藝,更是飽含創作激情的匠心。
工匠是珠寶工作坊的核心,他們對珠寶創作的無限激情賦予作品獨特的生命力。在卡地亞珠寶工作坊中,珠寶師、鑲嵌師、拋光師、鑄造師等各工種的工匠濟濟一堂,如此龐大的編制規模也僅能在卡地亞得以實現。工匠們從業大多已逾20年,許多工匠世家數代都在這棟樓里奉獻一生,見證了卡地亞在高級珠寶領域不斷開拓進取的前行旅程。他們一脈相承的不只是巧奪天工的珠寶工藝,更是飽含創作激情的匠心。
從收到設計師的手繪稿起,珠寶師們便開始了極具挑戰的創作之旅。由于每顆寶石的不可替代性,他們首先需要對材質進行揣摩梳理,以 “展示寶石自身最美的一面”。
卡地亞典藏中收藏著一枚誕生于1948年的天堂鳥胸針,難得一見的體量(高20.20厘米,重156.45克)使這枚鉆石胸針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極為罕見的高級珠寶作品;而該胸針集合了幾乎所有的鑲嵌技法,將天堂鳥身體不同部位多種尺寸的鉆石渾然天成地融于一件作品,在視覺上達到了栩栩如生的效果。天堂鳥的頸項處,為了完美貼合祖母綠切割鉆石的弧度,工匠們運用了獨特的爪鑲,并通過精心的打磨,展現出天堂鳥的優雅與尊貴;四周珠鑲的明亮式切割鉆石更賦予它圓潤輕盈的體態。作品中最引人矚目的則是天堂鳥羽毛豐富的質感,而工匠們通過量身定制的多種鑲嵌方法使其成為現實,頭頂的冠羽以爪鑲打造出挺立之態,華貴蓬松的尾羽則是由軌道式鑲嵌著大小漸變的長階梯形切割鉆石,使胸針平添真實性與立體感,活靈活現地展露出天堂鳥的傲然風姿。
卡地亞曾于20世紀初購得數盒源自中國的頂級翠羽,時至今日這些已納入檔案的羽毛依然鮮亮如昔,據專家點評,它們的色澤和品相放之四海均屬罕見。由此,點翠這門古老的中國技藝為卡地亞作品帶來異域風情。點翠是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結合,珠寶匠人先用金或鎦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藍色羽毛仔細地鑲嵌在底座上,以制成各種首飾器物。如今在卡地亞典藏的座鐘上依舊可以窺見它的魅力,色彩豐富多變的翠羽在鐘盤上與西方裝飾藝術的幾何圖形相映成趣,中西方文化在交融和碰撞中煥發出絕妙的創意美感。
卡地亞的工匠們在追求極致工藝的同時,亦不忘兼顧作品的佩戴屬性,其首創的可拆卸珠寶就是完美結合實用度與美觀度的風格臻作。20世紀30年代,一種以鉑金為底座,上面鑲嵌碩大花朵形鉆石的珠寶設計在英國倫敦開始風行。這是卡地亞又一項令人驚嘆的創作,鋪鑲鉆石的嬌美花朵可在佩戴者的手腕上隨意開合,堪與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天才想象媲美。這種任由佩戴者“自己創造”的成套首飾,不僅富有現代感,更讓佩戴的體驗充滿樂趣。1940年,卡地亞取得了該款珠寶設計的專利權,可拆卸珠寶的風潮也迅速從倫敦席卷歐洲大陸,俘獲一眾名媛淑女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