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老北京胡同里的老少爺們提溜著鳥籠,或是自個兒興趣盎然的逗鳥樂雀,或是三五成群圍著鳥籠雀仔評頭品足一番。鳥籠和逗鳥文化延續至今。
提到鳥籠,據說在清乾隆帝時達鼎盛時期。當時,清宮造辦處組織全國的能工巧匠專門為宮中制作鳥籠,其藝術品質達到了很高水平。如今,不但養鳥、玩鳥的人多了,收藏鳥籠的人也越來越多。
雅克德羅過梁鳴鳥提鐘:
極為罕貴及精致之鍍金黃銅琺瑯鳥籠座鐘,鳥籠內有一對鳴鳥,中間為一個噴泉。底部時鐘配備中央秒針及12小時響鈴調整發條,能夠在指定時間或自動在整點鳴唱四支曲調。鳥鳴聲是由一個八音琴發出的,它由各種不同大小的風琴管組成,1770年于日內瓦制造。
對于這對雀籠的來歷,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進單》里有清晰記載,這對雀籠鐘于1785年8月3日由廣東海關監督穆滕額作為貢品進獻給乾隆皇帝。乾隆爺一見之下就龍心大悅,當即賜名雅克德羅,“雅”和“德”都是乾隆極為喜歡的字眼,“羅”則來自皇室御姓“愛新覺羅”,從此JaquetDroz 與故宮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18 世紀起,中國皇帝和達官貴人就陸續開始收藏皮埃爾?雅克?德羅的鐘表杰作。根據(現存檔案資料)粗略估計,1781年至1810年間雅克德羅約售出650件產品,其中三分之二銷往中國,產品包括表、鼻煙壺、香水瓶及神龕,所有產品皆成對銷售。雅克德羅產品成為當時達官顯貴們非常鐘意的個人收藏,當然這其中最大的收藏者就是一直十分偏愛西洋奇珍異寶的乾隆皇帝。相傳當時的紫禁城里,每個角落幾乎都擺放著鐘表,滴答、滴答的鐘鳴聲響徹整個皇宮,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雅克德羅的創始人皮埃爾·雅克·德羅誕生于瑞士汝拉山谷,一年四季在山谷里吟唱的鳥雀成了他的設計靈感。從18世紀最被大家熟知的“過梁鳴鳥”提鐘開始,鳥雀主題便開始貫穿微繪、金雕、自動人偶等雅克德羅的作品之中。“報時鳥三問”(The Bird Repeater)更是精工技藝的集大成者,成為傳世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