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鐘再有表
鐘的歷史遠早于表的歷史,從著名的荷蘭科學家惠更斯于1657年發明小型擺鐘開始,小型鐘表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歐洲工匠制造的主要產品,人們熟悉的包括寶璣這樣著名制表人都制造過不少桌面鐘,一些類似于江詩丹頓、百達翡麗以及積家、卡地亞這樣古老的表廠都制造過一些桌面鐘,而且一直持續到當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世紀初,腕表與懷表交集,前者漸漸成為主流的款式,一些尺寸相對較小可以方便地當做懷表一樣放進口袋里的小型旅行鐘取代了尺寸較大一般要放在皮質盒子里的“大型”旅行鐘,我們今天更加經常地看到一些制表廠在延續傳統制造這種類型的小型旅行鐘。
愛馬仕八天動力水晶球藝術時計" src="http://img.gq.com.cn/userfiles/201212/images/13565050408.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99px;" />
360度的時間:
愛馬仕八天動力水晶球藝術時計
尺寸:球徑88mm
這個既蘊涵悠久傳統,又滿載著時尚氣息的八天動力水晶球時計,由231枚零件組成,水晶球體總重量超過一千克。專業機芯廠Vaucher Manufacture Fleurier特別為這個時鐘創制出由5 個發條盒組成的機芯,它能提供200小時動力儲備功能。
它的所有零件(包括 25 顆寶石)均遵從高級制表業的準則打磨,它的外形把裝飾美學活靈活現表達出來,使代表愛馬仕的 “H” 形完美顯示,而 5 組發條盒更是被巧妙地掩藏于這些被打磨得漂亮的夾板之下。外殼 7 個部分由白金制造,共重175.5 克。它的上鏈裝置樂趣無窮──只須用手旋動兩個半球體即可。設于6時位置的按鈕是唯一凸出于球體以外的裝置,把它按下,功能便由上鏈轉為調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