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康:編劇就是上班、賺錢
撰文:趙曼 ??
? ? ? ? 到美國將近四年時間,石康變了很多。
? ? ? ? 從前他常寫博文批評房價、土改、宏觀經濟、礦工安全。現在,國內的事情他極少關注,一概不想了,一門心思地學英語、讀書、旅行、看TED視頻,偶爾上個微博把好內容分享給大家。
? ? ? ? 可他也沒變,依然偏執。他學英語一定要5萬以上詞匯量才算達標,拿起一本不論是天體物理還是有機化學的書都能讀懂才行,他覺得花上至少20年才能隨著一門語言轉變思維方式;他執著地向人們傳達邁出去做個世界公民的種種好處,不惜負面評論過載;他還稱中國社會是“原始社會”,落后西方文明幾十、上百年,這也是他不想關心國內新聞的原因。
編劇行業問題是社會縮影
? ? ? ? “到了美國以后我就不愿意關心中國社會的事了,相當于關心的是個歷史。還不如看歐洲歷史呢,那多簡潔、好玩兒。”石康說。
? ? ? ? 盡管自己與國內還有很多業務聯系,但其他的事情他幾乎都不關心,就連最近編劇行業最受輿論關注的抄襲之爭石康都未曾耳聞。
? ? ? ? 的確,聽過事由之后,他一點兒興趣也沒有。“這屬于特別原始的問題了,”石康說,“如果在美國你抄一段,別人會馬上找律師打官司分你錢,再加上罰款,一下子就把抄襲者弄垮了。”石康認為,不僅僅是美國,整個西方社會從工業社會開始就是建立在知識產權基礎上的,侵犯知識產權相當于動搖了整個社會的基礎。但國內對這個問題連法律界定還不清楚,就足見有多落后了。
? ? ? ? 除了法律,決定事態發展的還有收視率。“如果沒有人看,抄襲就不成立。比如說這個社會就是喜歡看抄的瓊瑤劇,有收視率,在法律方面又是短板,即便懲罰也罰不狠,那就等于助長這個現象,等于這個現象是合理的。”
? ? ? ? 編劇行業的問題就是社會問題的一部分,社會的不平衡會表現在各個行業、各個細節里。在出國前,石康也習慣拿中國的事情跟美國比,比如他曾經說北京很像紐約。但到了國外,他才發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從人生價值觀這個根源上就有很大不同。“一個行業從薪水、在事件中所擁有的權利這些角度也是沒有可比性的,真正可比的是做出來的作品和作品的影響力。”石康說。
? ? ? ?“人不應該把希望寄托在社會或者別人身上。改變社會是不可能的,改變自己還有點可能,那就把目光放遠一點。”石康又開始鼓勵人移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