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拍攝那天是個周末,也是新版《鹿鼎記》開播的日子,最近一段時間韓棟一直在為《鹿鼎記》到處做宣傳。韓棟的車與約定時間一分鐘不差地準時出現在影棚門口,對于守時的人第一印象總不會太差。下了車他的第一句話是“高碑店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發出這樣的感嘆也不足為奇,這幾年“橫店一哥”凈顧著拍戲了,若非拍片想必也沒有時間逛到這里。不過那一刻他定是在腦海中搜索出了9年前剛到北京時的某個記憶片段。
2005年,在長沙讀完大學后已經在某橋梁工程單位做上穩定工作的韓棟把家中親眷召集到一起開了一次嚴肅的家庭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他要辭職,到北京,做演員。這個與娛樂圈八桿子打不著的家庭在這件事的意見上產生了分歧,而最終韓棟還是憑著對表演的熱愛“沖動”地踏上“北漂”之路,搖身變成了“演員韓棟”。父親的一句“干不下去了就回來,家里管你頓飯還是沒問題的!”更是讓他感覺有了堅實的后盾與支持。
因為并非科班出身,辭職后來到北京學習表演的韓棟與其他眾多專業院校的學生所經歷的環境和所走道路不盡相同,來京的第一年也成為他前二十幾年人生中經歷過最難熬的時光。他不像其他演員一樣還沒畢業就開始到處接戲拍廣告,彼時的他對于專業的表演還一無所知,他有的只是所謂的天賦和熱情。而當這一切遇到了現實,除了起初的不自信以及對前途的迷茫所帶來的心理負擔和壓力,每個月僅僅一千塊錢的工資也令他的生活進入了一個相當緊張的狀態。
25歲,對于演員來講已經不算年輕,而此時的韓棟作為演員尚未正式出道。他沒有急躁,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一年的表演培訓后,該來的總是要來的,只不過一切都要從最基礎的開始。他并非一個十足的幸運兒,他沒有像很多人一樣一炮而紅。第一個角色“是一個大龍套,雖然沒有幾句臺詞,但永遠都在邊上站著。”他仍然很滿足“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在剛開始拍戲的時候,他也有過“害怕鏡頭,會發抖,不知道說什么做什么,不知道手往哪兒擺”的時候。也曾因虛心向前輩們討教卻一人告訴一種方法,導致自己不知道究竟該怎么來演的慌亂。而作為新人,就連導演不經意的一聲嘆氣都會讓自己倍受打擊,也許“表現不好明天就被開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韓棟理智地遵從了自己的內心,“要怎么演我聽我自己的!”結果竟然一條條順利通過。自此,他也明白了“自信最重要,因為沒有自信,你在鏡頭里表現出的不是人物,而是唯唯諾諾的你。”
回憶起剛起步時的狀態韓棟并不覺得苦,更多的是珍惜與感恩。“年輕的時候受一些挫折吃一點苦挺好的。”他總是表現出與他的外表并不那么相稱的成熟與老道。
和韓棟有過多次合作的張檬也常常吐槽這位愛講人生哲理的“知心大叔”。在片場,他總是穿著最隨意的那個,大短褲、T恤、人字拖是他夏天日常的造型,天冷了加個外套,再冷了換雙棉拖鞋。他愛喝茶,手里常常拿著的一個大茶杯,讓他與同齡人相比多了點老派。“我是來演戲的,其他的交給導演和造型師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