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寧:天下互聯科技集團董事長兼CEO
1
???
自小,父親對張向寧的教誨就是“要穩健”。“他本身就是一個相對保守的人,為人處事,沉穩是第一原則,”他將之奉為金律,“就是做任何事都想有盡可能多的把握,盡量降低風險。”
如果不是無意中玩起了德州撲克,他大概永遠都不會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這條人生準則所隱藏的問題。那是某次外出滑雪、晚上百無聊賴的際遇,對撲克、麻將類娛樂從來敬而遠之的他初次上手就著了迷,“我覺得德州撲克能概括一個人的全部人生,你遇到的每一個決定、要做的每一個判斷,都能在其中體現出來。”
張向寧算得上是互聯網界的骨灰級人物。1995年初正逢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遍地開花,他和哥哥一起組建了創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后,沒有像大多數ISP一樣開展接入服務,而是選擇了更為基礎的、面向企業用戶為主的域名注冊和虛擬主機服務。1998年,萬網成了中國最早盈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當時包括“瀛海威”在內的著名競爭對手,無不虧損嚴重。2000年,大多數提供接入服務的ISP開始淡出江湖,直至最終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在互聯網業界演繹興亡悲歡之時,萬網卻先后獲得了來自IDG和新橋的兩輪風險投資,這個來之不易的成果,讓他們在人人自危的泡沫浪潮下坐擁了一彎小小避風港。
“當時有個關鍵字叫‘燒錢’,很多互聯網公司去融資的時候,投資人會問你燒的速度有多快,因為他們從來沒想過你會賺錢。那時的發展模式,就是從小虧損擴大到大虧損,以此加快發展速度,擴大自身的規模。”張向寧認為這種方式不夠穩妥,寧愿守住利潤,與潮流背道而馳。“因為我們的縮手縮腳,萬網錯過了一場互聯網的偉大革命。我們的確抓到了一點兒成功,卻錯失了更大的機會。”
說起十多年前那些驚心動魄的往事,張向寧輕嘆了口氣。我們坐在他家的陽臺上,不遠處就是鳥巢,“08年奧運會的時候,站在這里就能看到焰火。”完全可以想象,當年他一邊把玩桌上那套功夫茶具、一邊遙望咫尺之遙盛事上演的情景:在一方安全的小天地里看大時代的序曲隆隆開啟,靜觀其變。
“我當然后悔過,但根本沒想過‘穩重’也會是一種弱點。又有什么儀器能客觀測量你的性格好壞呢?”
就在奧運會閉幕后不久,張向寧坐上了德州撲克的牌桌。可想而知,在最初幾個月里,他小心翼翼,穩中求進,用行話來說,就是牌風很“緊”。“我的技術也不差,原本以為我只要謹慎、穩當地把握住當下的局面,我就一定能贏,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
為了避免失誤,他在牌桌上總是刻意去回避一些可能發生的對峙。“比方說我手上已經有兩張方片同花,發出的牌中又有兩張方片,這就意味著,第四、第五張牌中再出現一張方片的話,我就會贏。但未定的有三張牌,顯然別人也會有頂對甚至湊成三條的可能,如果他的牌已經是成牌,就有了臨時的優勢,我還沒得到的那張牌成了關鍵,他會防守,會在我還處于不確定的階段時把我嚇跑。”
一旦出現類似的狀況,他基本就選擇放棄。玩了三四個月后他總結了一下,發現自己始終在“小贏”、“大輸”、“沒輸”之間徘徊,“從總體結果來看,我就是輸了。”回避風險,回避和對手之間的正面交鋒,這些其實一直都讓他隱隱感到不安。身為一個企業家,他常常要去面對與員工之間的沖突和不同意見,“并不是所有的時候大家都能和顏悅色的”。每當他意識到可能會有激烈的言語甚至更嚴重的尷尬局面出現,他就試圖把問題掩蓋掉,保持大家表面上的平和,“對峙的感覺讓我很不舒服、很不習慣,全身都不自在。”投資的時候他同樣會陷入這個困境,“我常常為人情困擾,特別要拒絕別人的時候,不知道怎么才能張口把‘不’說出來。”
不停地打牌、不停地輸,他不甘心,但好像遇見了一個大夫,終于診斷出了自己的性格弱點。他不由回頭檢視了一下自己近40年的人生,“如果所有時候你都在躲避風險,在最需要去承擔的時候都無法面對,你的人生就已經完了,你不可能成為一個大贏家。”
張向寧也意識到,他主動回避的原因在于他不能承受選擇“迎頭而上”時的心理壓力。“壓力本身就是一個機會。你押下一塊錢,才能贏一塊錢,如果你永遠只帶五毛錢,你最多就只能贏五毛錢。人生的道理同樣如此,越大的風險對應的就是越大的收獲。”
“所以你問我喜歡德州撲克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一種刺激。很多人會誤解‘刺激’這個說法,但對我來說它畢竟只是一種游戲,不會改變我的生活狀態和質量。我說的‘刺激’,就是一種永恒的挑戰。”
企業家的身份之外,張向寧也身兼天使投資人,參與過環保類等新經濟項目。自稱為“兩棲動物”的他表面謙和儒雅,內心卻還有種壯志未酬的倨傲。他對自己的預見能力相當自信,并將之歸功于早年學習理論物理時培養出來的思維方式,“非常完美的自恰體系”,“但很多事情我看得太早了,有些近在咫尺的機會卻沒有抓住。”
2000年離開萬網前,他就提出過許多關于未來增值業務的設想,比如B2B、C2C、在線支付等,萬網卻錯過了這個機會,讓其他的互聯網企業后來居上。在牌桌上,他又體會了極其相似的痛苦。“開始的時候你的牌面是好的,你的判斷也沒有錯,可第四、第五張牌發出來之后,一切都變了樣。”他形容最初的那種感覺,“非常憤慨和郁悶,覺得世界不公平”,甚至“天理難容”,現在,他對這類失敗和挫折已經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關鍵在于你如何做好自己的壓力管理。我覺得自己心胸寬廣了很多,不會對不在自己控制范圍之內的事情那么執著了。”
“我做互聯網最大滿足感在于,它不僅給我自己,也給所有人提供了更為自由的思想和言論的空間,無論它們暫時看起來是否荒誕。你要對自己的遠見有足夠的信心,因為你看到了別人還無法想象的東西,所以要敢于去挑戰規范和邊界。”
說完這句話,他十分肯定地點了點頭。“你知道德州撲克里最刺激的時刻嗎?就是亮牌的那一剎那。你之前所作的種種綜合判斷,用自己的變化挑戰對手的結果,都在那一刻揭曉。那一種贏的感受,是什么都無法比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