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在報社的時候,主任讓我們想標題都用雙標題,關鍵的目的就是——必須在標題里把所有的文章內容體現出來。
后來在某男刊,做標題倒是沒有這樣的要求了,但是做導語時,嚴格控制字數,比傳統導語短了不止一半,有時可能也就百十幾個字,關鍵目的還是——囊括文章的內容,盡量快速閱讀。
再后來,我們有了微博,于是我進入到了一個不求甚解的時代。因為大多數時候,我看完140字不到的一條資訊,跟人顯擺完,也就過去了。至于這140字之后的更多內容,我沒有查證、沒有追求、沒有閱讀。更關鍵的是,我壓根兒就不想去查證、追求和閱讀。
可是,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呃……大概三個月吧,嚴重的事情發生了——感覺自己開始變得跟傻逼一樣,腦子里頭全是一小片一小片的信息,沒有長篇大論,沒有完整邏輯,甚至連句像樣的整話都沒有。剩下的只有只言片語以及各種標題黨,一切文字和語言的沖動都像性沖動一樣,沒有醞釀的到來,沒有招呼的離去。原來可以寫出花樣文章的血色指尖逐漸變得蒼白,最終由焦慮后吸煙過多的焦黃而定格。
這就是我們現在的信息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好處在于,我們擁有了一個過去幾千年所有人都無法擁有的機會——最大限度的獲取資訊。300年前,要是北京下一場雨淹死一個人,估計除了那的街坊鄰居,沒有人會知道;
30年前,要是你上廁所沒帶紙,除了祈禱天使出現,只能忍住惡心,兜上褲子,回家再說;
3年前,要是天橋下道路忽然塌出一個大坑,并且把個人給陷里頭了,你估計只能等門戶或者隔天的早晚報了……
而今天,上面的一切都可以在第一時間驚動這個世界,即使是沒帶廁紙這樣的小事,也能@各路親朋好友,被轉發幾十上百次,成千上萬人看到,并且肯定幾分鐘內就能問題解決,逃出升天。
這就是最好的年代,微博可以讓你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呃……你懂的,我就不再加引號了),但這又是一個最壞的年代。
微博讓資訊如同洪水一樣淹沒了我,世界開始支離破碎,我發現,我所知道的那些,99%和我沒有半毛錢關系。而忘帶廁紙所體現出來的便利嘛……在沒有微博的年代,我們并沒有看到廁所的蹲坑里滿是忘帶廁紙的人,不是嗎?由此可知,此類便利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也是微乎其微。
可是,越是資訊極大泛濫的時候,我卻越發現自己的知識匱乏,因為每天都在刷屏和各種淡逼,假裝充實中度過。
爸爸的老師已經90多歲了,但他依然活在沒有電腦和手機的世界里頭。可是,他現在還在背英語單詞、在著書立說、每天去圖書館。他現在依然可以精確的說出,圖書館的某間閱覽室的某排書架的某層的某本書的某頁有某個詞條的解釋。而我,假如沒有了百度、Google簡直就會變成文不成句的文盲;沒有了微博,我就會變成個腦海一鍋粥的白癡……可是,這一切的知識和資訊都并沒有真正屬于過我,他們從始至終都只屬于那個我永遠也不會知道放在哪的服務器中。
其實,信息或者資訊對于我們而言就像每天吃的飯,所謂食不厭精,貪多、貪好、貪貴的結果,通常不是身體健康,而是高血壓或者糖尿病。對于資訊也是如此,當我們成為垃圾信息的收納站時,腦子未必超凡脫俗,反而可能短路成為一個豬頭!
?
王雁林 |
?
更多王雁林專欄文章:
?
以上文字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GQ男士網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