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高德導航宣布免費,我在“朋友圈”發了句評論:好事,失去一筆收入,確立一個遠景,高德終于決定從軟件公司變成互聯網公司了。馬上有朋友評論說,不看好,股價也跌了。的確,高德軟件在Nasdaq的股價已經從近期高點下跌了超過30%。
從收費走向免費,直接導致數億美元的預期營收化作泡影,資本市場有反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高德要實現從付費軟件公司到以免費為主流的互聯網公司的轉變,其路漫漫,生死難料,看好舊有商業模式的投資者選擇落袋為安也合情合理。不過這些投資者規避了這次風險,也可能就此錯過一個細分龍頭的崛起。這是后話,暫且不提。每當遇到企業轉制之時,對其新的商業模式質疑的市場聲音便會大分貝爆發——你的商業模式是什么?
我想高德難以回到這個問題,不只高德,高德此次轉免的主要動力——百度導航也沒有,甚至全球最大的免費地圖供應商Google Maps也沒有成規模的盈利模式。對志向高遠的網絡公司來說,在最開始的時候其盈利模式往往是不清晰的,因為他們不想在舊有的市場中插隊,而是想在構建未來的過程中卡位,看不清眼前在所難免。當然,這個過程中仍有規律及趨勢可探尋和遵循,比如是否可吸引規模用戶,是否可獲取更多用戶信息以實現市場細分,是否選對了可滿足的剛需,是否可以以自己的服務為用戶構建起數據累積形成壁壘等等。
地圖是印刷時代的產品,導航是互聯網時代的產品。地圖只提供基本信息,更多判斷需要用戶去做出;而導航在地圖基礎上結合了更多的后臺服務,只需要用戶發出最基本的指示,便可更智能更人性化地為用戶做出決斷。
一個基于用戶地位位置的信息服務,一個每日都可使用的明確剛需,一個車內找尋地點的清晰使用場景,一個數以億計用戶的市場規模,一個可以連接商業信息服務、在線支付、電子商務的潛在龐大市場……這是在線地圖(含導航)行業可以提供給互聯網業界及資本市場的的美好愿景。只要世界朝向虛擬進化的進程不會終止,只要歷史沿著阻力最小的方向行進的規律不失效,這個美好的愿景就一定會實現。
是繼續因循守舊地像賣汽水一樣賣軟件服務,還是依靠已有的產品厚度、技術累積及技術團隊玩把大的?何況阿里巴巴的2.94億美元已經到位,何況競爭對手百度已經“免費”殺到眼前?——高德導航走向免費是必然。周鴻祎在高德導航宣布免費后在文章中說,免費只是營銷手段。如果你已經看到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在遠方,免費是到達它、甩開競爭對手或避免被競爭對手甩開的必要手段。
作為實現現實和虛擬融合的部件,地圖類應用有著巨大的前景,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基本服務,一旦形成規模,還可以直接為小商戶分發流量……這以及更多我現在難以想象的市場前景,是Google、Apple等海外巨頭進入這個市場并細心經營的原因,也是今天高德百度紛紛免費爭奪中國市場的根本原因。
?
李勞 |
?
更多李勞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