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標題沒搞錯。
幾年前,雜志社的老友去瑞典出差,在街上拍小孩子時被其父母喝止,才知道歐洲父母非常注意小孩的隱私,很少將小孩照片傳上網絡——有個具體的原因是擔心小孩照片會被加入孌童類色情網站。類似的事情,在中國卻是另一番景觀。原來的博客,現在的微博,滿倉滿谷的都是兒子女兒真萌假萌賣萌照。想來未必是國人生活太枯燥,除了小孩照片就沒有社交素材了,而是很多國人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在云計算的社交時代,我們將越來越多的數據曝露在公眾視野中,分分鐘都在被云算計著。
去年以來,我開始不斷地收到招商銀行發來的短信——買紙白金、買真白金、買理財產品。有一段更是收到招商信諾的保險推銷電話,在接連忍受幾名銷售人員的騷擾后,我只得說——我是蠻想買你們產品的,不過你們受理肝癌晚期病人嗎?如此慘重的代價終于勸退了招商信諾,不過每個工資發放日,招商銀行的銷售短信仍不斷襲來。上網查查,原來招商銀行轉型方向之一即挖掘用戶信息以為其提供全套金融服務。馬蔚華行長更是放出令輿論嘩然的那句話:互聯網金融威脅銀行生存。
招商銀行的巨型機每月會對用戶數據進行大規模的掃描與推演,在數據模型中幻化出用戶的潛在需求,然后刺激之。我可憐的銀行卡、證券托管(招商證券)可能每月都被檢索算計一番,然后便有溫柔呵護的短信襲來。
數據挖掘(Data Mining)是一種透過數理模式來分析企業內儲存的大量資料,以找出不同的客戶或市場劃分,分析出消費者喜好和行為的方法。數據挖掘不只正在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也成為各類傳統公司進行產業升級時重點考量的方向。不僅Google、Amazon、豆瓣這些傳統互聯網公司,即使銀行、酒店這些傳統的大眾服務供應商也在開掘常年積累的用戶數據并據此提供更具差異化的服務,當然也賺取更多的利潤。不過,當一家酒店可以記住你上次入住時使用的枕頭是什么類型的,事情是不是變得有點可怕了?
云存儲、云計算已經日常化,從信用卡積分到Evernote筆記,從微博關系云到Twitter生活流,我們的行為和數據一面存儲在云中,一方面又大量曝露在公眾視野中——可能你的信用卡消費記錄會得到相對嚴密的保護,你微博和Facebook上的社會關系卻高度曝露著,借助初級分析工具甚或人力便可分析出一個人的生活路線、家庭情況甚至和誰有曖昧關系。
然而,今時今日我們已經不可能擺脫各種數據的外露,我們需要將更多的數據交給服務供應商以接受更好的服務(包括鼓勵性的積分回饋),我們需要將更多的信息分享到社交網絡,以完善我們的網絡形象(Avatar)以換取網絡時代的公民身份及更多的關注。信息裸露已經成為常態,為個人信息進行分級,依據自己的承受能力定制裸露層級已經成為每個人的必選題。
?
李勞 |
?
更多李勞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