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2009年,Google在iPhone尚被質疑的市場聲音中推出第一款Android手機。我在一個專欄中以上下篇的形式寫了《三個手機一臺戲》,鼓吹手機正在以完全不同的形式進入新智能機時代。在這個新時代里,有機會唱主角的是:Apple、Android手機和黑莓。四年過去,新智能手機催生的移動互聯網已深入生活的各個細節,Android占據智能手機市場超過85%的市場份額,iPhone幫助Apple爆賺成全球最大市值公司又迅速走向平庸,而黑莓在“象征性”地掙扎一番之后陷入無人問津的死寂。
當時,我在文中看衰Nokia,直接將縱橫十幾年的手機霸主Nokia剔除出了競爭名單。四五年間,它從云端跌入谷底,從最早對iPhone和Android Phone的不屑、調笑到后面的正視、奮起、苦戰直至今日手機業務被微軟以72億美元收購而收攤。Nokia何以敗得如此慘烈、如此一瀉千里?把時間調回2009年,如果Nokia當時能夠破除成見,擁抱Android,精湛的制造工藝、一流的品牌效應,何以落得今日下場,何以會有小弟三星的全球崛起?為什么Nokia要堅用自己的系統,走不通后一錯再錯和暮氣沉沉的微軟合作,一句話——諾基亞傻?
最大原因是Nokia在功能機時代太成功了,這份成功注定成為難以逾越的門檻、難以脫下的濕棉襖。當年Nokia手機給全球通信行業帶來的振動,比后來iPhone和Android Phone加起來還要大。這種巨大的成功令Nokia對手機甚至通信行業的發展形成了深刻的自信,有經驗往往是好事,但一旦行業發生根本性變革(比如手機從語音通信轉變為移動網絡終端),甜蜜的經驗就變成了致命的毒藥。外行都感覺到變化了,經驗豐富的反而懵然無知。
第二個原因,難以覺察已經劇變的游戲規則,難以參透硬件走向網絡化的趨勢。時至今日,最牢固的手機還是由諾基亞制造的,大家還懷念那個砸核桃的榔頭。在2009年之后,Nokia在新智能機時代發力時仍然試圖從硬件上尋找突破口,殊不知硬件雖然重要,但沒有軟件體系支撐的硬件就是一塊堅硬的廢物。以應用體系招徠用戶,帶動硬件銷售實現變現,自iPod以來逐漸成為軟硬結合的時代的主流。而Nokia先是忙著構建自己的系統Meego,后來在Android和iOS應用都超過50萬的時候,還在忙著推5000萬相隨的攝像頭。
第三個原因不是原因,可能Nokia早就知道自己在背離行業發展潮流,至少Nokia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仍然在灑滿金光的航道上高速前進,但這個航道已經無法在新世界找到位置了。作為一個整體的Nokia,包括了領導人和公司傳統,包括了產業鏈、戰略、執行力等多個要素。船開始沉落時,再起帆意義已經不大了。
一代人來,一代人去,太陽照常升起。從歷史角度來看,Nokia手機的衰落只是宿命輪回的自然轉換。今天的手機已經不是昔日的物種,那只叫Nokia的恐龍走入歷史不再相見,只是歷史迭代的一個小波紋。
?
李勞 |
?
更多李勞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