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收藏鐵皮玩具的朋友,前些日子終于借在大學任教的中學同學的關系,在某大學辦了一場鐵皮玩具懷舊展,算是了卻了一樁心愿,只是應者寥寥,令他十分失望。眼看著當年同時進市場開店的變形金剛玩具店老板一次又一次地擴張店面,繼而在租金最貴的鬧市開設分店,座駕從助動車換成奔馳,房子也從郊區搬進了內環—— 大家同樣都是把愛好變成事業,如今的境遇云泥之別,每次迷友聚會,我總是要聽他大倒苦水,當初如何鬼迷心竅,入錯了鐵皮玩具這個門。
他關店那天,我們幾個要好的迷友去幫忙收拾,免不了又要聽他憶苦思甜——當初若是和我們一起玩變形金剛圣斗士太空堡壘,如今大概也發達了。我實在是聽煩了,就嗆了他一句—— 若是回到當年讓你再選一次,你多半還是會選鐵皮玩具,因為那不是你給自己選的,是為你初戀情人選的,你不是入錯門,只是因為她甩了你,你放不下她而已。
沒想到我這句話開了一個頭,大家干脆暫停手上的活,找了家小飯店坐下來,開始討論自己是怎么迷上自己那一門的玩具的,午飯閑聊變成了“童年創傷互助會”——不是家里條件不好買不起昂貴的變形金剛玩具,就是心愛的太空堡壘玩具被弟妹同學借去玩壞,要么就是被父母禁止看電視,同學們熱議圣斗士的時候自己只有在一邊聽的份兒……
從你對什么玩具著迷,就能猜出你的童年陰影,這倒是大家都始料未及的事。我們嘲笑那位開鐵皮玩具店的迷友,現在這么慘,原來是因為小時候家里太有錢的緣故,他也只有苦笑。
自嘲之余,我不禁想到萬代幾年前發布的研究報告—— 為十四歲以上消費者設計的玩具銷售額已經超越兒童玩具,玩具市場已經不再是兒童主導,此時倒是可以解讀出一些別樣的含義——原來并不是只有我們有“悲慘的童年”,大多數地球人的童年都過得不怎么樣啊。
后來和一位心理咨詢師朋友談及這個話題,他笑道,又何止是童年陰影,那些與自己的過去有關的懷舊收藏,多半也都顯示了對現實的逃避。
一周后,我們再去鐵皮玩具店“遺址”懷舊的時候,那位朋友忽然驚訝地發現,變形金剛店的櫥窗里那些店主的私人收藏也都掛上了價格牌—— 和店主聊起,原來他賺夠了移民的錢,而那些收藏實在不好帶,就動了“出坑”的念頭—— 言語間倒是興奮多余惋惜。
與心理咨詢師的話兩相印證—— 真是神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