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5日,Facebook CEO扎克伯格高調宣布了Facebook Home的誕生——風傳一年多的Facebook手機原來不是真的手機,而是一個運行在Android之上的“鎖屏+桌面”的“殼”。
媒體眾說紛紜,大體持中性偏負面的態度。不過,這其中卻有一個不一樣的意義被大部分人所忽略。在之前的專欄中我曾提出,移動互聯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臨近尾聲,硬件市場的繁榮行將自然終結,移動互聯網的熱點將轉入應用和網絡。第二階段的第一戰爭所奪的仍然是入口。不過如桌上互聯網一樣,入口之爭也是隱秘進行的,甚至誰能成為入口也撲朔迷離。
具備成為入口屬性的物件是有限的,以桌上互聯網來看,綜合新聞資訊(Yahoo!、新浪)、搜索(Google、百度)、電商(Amazon、淘寶)和社交(Facebook、QQ)成為擁有億萬用戶規模的第一層級入口。所謂入口(Portal)即是一段征程的起步之地,它意味著規模化的用戶數和規模化的市場份額。入口也分不同層級,本文論及的是千萬級以上的第一層級入口,而規模較小的非垂直入口。
有了人,有了路,便有了入口。以實際來看,經過幾年高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已經形成如下4個入口:應用市場(App Store、Google Play)、瀏覽器、App和桌面。
應用市場作為移動互聯網底層架構(Android-App和iOS-App)的銜接部件,承擔App分發的重任。此外,Google和Apple都試圖將書籍、音樂和視頻的銷售任務納入自己的體系。在這方面,它們會與專門經營內容的Amazon等公司發生沖突。應用市場最穩固的入口,變數最少,雖然國內也有為數眾多的第三方應用分發商,但難以形成較大規模的市場。這個入口的商業價值會通過分發、應用和內容銷售分成的方式來實現。
在桌上互聯網,瀏覽器領域的爭奪戰一直,從Netscape、IE、Safari、Opera、Firefox和Chrome。接入終端的區別決定了移動互聯網的使用方式會與桌上互聯網存在根本性的區別,但移動互聯網仍會部分平移人們的訪問行為,瀏覽器瀏覽便是一例。在這個領域,奠定移動互聯網制式的Apple和Google分別持有自己的瀏覽器,像UC這樣的第三方瀏覽器也因用戶體驗和市場先行拿到一定的市場份額。但瀏覽器信息總量能否超過App,恐怕還有賴HTML5技術標準和App模式之爭告一段落才能明晰。
App是不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級應用,這是一個很古怪的問題。在Google和Apple做的“系統-應用”這一底層架構里,App當然是原計劃中的入口,但并非所有的App都能擔當第一層級入口的作用,就像做一個網站很容易,但不能保證你的網址能帶來億萬級流量。當用戶手機里裝滿App的時候,人們又開始需要一個入口之上的入口,或者一個超級App入口——在一個里面搞定盡量多的服務。但超級App擁有成為第一入口的可能,比如大肆收羅傳統媒體版權的搜狐新聞可能成為第一層級的內容入口,以即時通信和社交切入的微信則有可能復制一個移動互聯網上的QQ+QQ.COM。只有少數擁有強大資金和資源優勢的超級App才有可能成為第一層級入口,眾多普通App將毫無機會,甚至淪為無人問津的鬼城。
?
李勞 |
?
更多李勞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