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恐懼的是手機上的商業模式還不清晰,這個問題全球都遇到,包括谷歌。”3月23日,馬化騰在一個論壇上作如上表述。此時此刻,騰訊已經成為中國桌上互聯網公司向移動互聯網拓展最為果敢成績也最為突出的公司,超過兩億用戶的微信也正在啟動貨幣化運作。“移動互聯網的變現率只有PC上的1/7到1/3”,這是令馬化騰最為困惑的一點。
馬化騰的困惑并不孤獨,去年6月份另一巨頭百度的CEO李彥宏,亦曾被相同的困惑困擾進而看衰移動互聯網,引來一場公關危機,遲至年底才開始向移動互聯網進軍,可惜市場中留下的空白機會已經少之又少。
國內互聯網公司長期仰美國市場鼻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過這次的情形讓大家有點為難。跟,沒有商業模式。基層格局由Apple和Google這兩個美國公司搭就,硬件被韓國人搶走大部分利潤,大家剛嚷嚷要做手機,發現帶頭大哥Google已經把Android智能機的指導價拉到了1000多RMB。不跟,眼瞅著桌上端的流量到頭了,人口紅利消耗殆盡,大量的用戶又朝手機無情地轉移。人走了,還能賺誰的錢?大廈將傾。
不過,馬化騰和李彥宏不應該忘記互聯網的生意是怎么做成的。無論是QQ帝國,還是百度師從的Google的全球搜索,都是在擁有了節節攀升的用戶量之后,才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盈利模式的。此種“盈利模式”一旦發明,必然享有巨大的壟斷性,所以無論是Google還是騰訊都賺得盆滿缽滿不是?大家賺足了錢,錦衣玉食,不是不想再干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苦差事了吧。
最開始,移動互聯網被視作住桌上互聯網的延伸甚至補充。所以,傳統巨頭首先想到的是將自己的傳統業務拓展到這個新渠道里面去,新聞資訊、搜索、電商、社交和網游莫不如是。然而大部分依靠廣告支撐的行業在這個轉變過程中都會顯得非常無助——相比桌上互聯網小很多的屏幕、單調很多的展現形式令人抓狂,要命的是用戶的電池負載令大家感覺所有朝向豐富的努力都是在找死。
到現在,所有人應該都已經意識到移動互聯網不是補充,而是桌上互聯網的替代品。只要不依賴大屏幕和復雜操作的所有網絡行為,都會轉移到用戶行為阻力最小的手機上去。也就是說,不管有沒有錢途,智能手機生產商和電信運營商都已經打開了移動互聯網這個魔盒,無論你是否能賺到錢,人們會毫不猶豫地大遷徙。
看不到移動互聯網的錢途,原因在于你仍在用桌上互聯網的思維在想象移動互聯網,就像試圖用植物學知識去理解動物一樣。移動互聯網不是桌上互聯網的延伸,它是互聯網進化的新階段。雖然仍然會有大量的應用、服務和數據來自桌上互聯網,但它注定會重新界定信息的分布、獲取和使用方式。
未必是全部,但大部分信息的分布、獲取和使用都會改變。N年前,由圖書館、報紙、電視網和分類廣告界定的信息世界被桌上互聯網顛覆和重構;現在,這一切又在被Android、iOS、智能機和App顛覆和重構。一切才剛剛開始。想一秒鐘決定進去,一年賺大錢的公司,注定無法看到遑論理解正在發生的這一切。
?
李勞 |
?
更多李勞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