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百度開發者中心與DCCI聯合發布的一份關于APP開發者生存狀況的報告說:45.4%的國內移動開發者通過APP獲得的年收入在1萬元以下,超過10萬元以上的開發者僅占24%——看上去收入刺眼得快跟低保有一拼了。不過意外的是,29.5%的開發者處于盈利狀態,37.2%的開發者能保持盈虧平衡,而2010年這兩個數據分別為25.2%和40.4%——看上去日子在改善,不過背后的原因原來卻是開發者團隊規模在縮小,有接近一半的開發者在單兵作戰。
PC互聯網的入口是瀏覽器,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是APP。雖然仍有大量用戶通過瀏覽器訪問移動互聯網,不過APP以其更適應移動互聯網特性的獨有形態和強大功能被認作是移動互聯網主流入口。除了這種鏈接龐大網絡的前端APP,還有一類功能相對單一的工具類APP。而在AppStore里率先引起關注的便是后者,一度令人認為這會是一波淘金浪潮。
APP盈利方式有哪幾種?第一種便是Apple力推的付費購買模式,這種模式無疑是強調APP的軟件屬性,比如在iPad端我購買過的Reeder(用于閱讀Google Reader訂閱的閱讀軟件)、GoodReader(電子書閱讀工具),《生活大爆炸》里Raj搖動iPhone能發出鞭響的搞笑軟件也在此列。第二種是內容購買模式,這其實是將APP視作一個作品,例如我購買過的《失控》《三體》《喬布斯傳》。第三種是廣告模式,以免費功能或免費內容的方式吸引用戶使用,再掛上聯盟廣告以顯示、點擊或下載(廣告鏈接)次數換取收入。Android和iOS市場中大量的盜版電子書和差強人意的功能軟件大多屬于此類。
在Android系統興起之后,免費大潮席卷整個移動互聯網應用世界,帶動蘋果商店也被迫跟進,不斷涌入的大量用戶大多接受了帶廣告但免費的形式。曾經在蘋果市場中以0.99美元售價賺得盆滿缽滿的“憤怒的小鳥”在進入Android后也入鄉隨俗采用“免費-廣告”模式。不過即使免費,依靠強大的號召力“憤怒的小鳥”采用廣告方式在Android每月也可以賺到100萬美元。此后在游戲類APP里產生一類,黏著沉迷用戶然后以內付費模式盈利的方式,這種游戲相對大型,但后臺龐大已經很難再列入我們這里討論的APP行列了,像我們用Amazon和百度的APP,并不能當成Amazon和百度是APP一樣。
但出產“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這些游戲大多是具備相當規模的游戲公司才可支撐,即使如此,這些公司還是紛紛進入社交網絡等其他入口放大收入來源——游戲產業的最困難是即使前一個游戲全球飄紅你也難以保證下一個游戲仍然能得到人們的追捧。這些偶然躥紅爆賺的公司知道整個APP世界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蘋果和Google控制著APP世界的生存規則,用戶正在變得越來越刁鉆,而且免費的大潮已經涌過來。更致命的是人們喜新厭舊的惡習又開始爆發了。
在另一份3G門戶和第一象限聯合發布的報告《手機人2012》干脆得出結論:用戶已經進入成熟期,他們大部分使用不超過15個APP,而這里面微博、聊天、搜索、地圖等剛需又占去一半之多。
這份報告還表明,大量用戶涌入移動互聯網之后,其網絡使用行為越來越趨近于桌上互聯網。如果手機用戶仍然是微信、百度、大眾點評這些。這也表明APP正在成為一種網絡入口形態,其單獨的生意模式可能越來越不足道了。
移動互聯網進入了拼爹年代。也許還會有小團隊開發的APP能瞬間躥紅在幾個月內席卷全球或一個地區,像曾經的“憤怒的小鳥”今天的“陌陌”一樣。但如無強大的數據后盾(往往與桌上互聯網相聯)支持,單獨一個APP成就一個大的生意已經越來越不可能了。
?
李勞 |
?
更多李勞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