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還記得2001年的好萊塢巨作《珍珠港》嗎?該片總共耗資1.5億美元的制作費用,其中的四分之三都花在了特效制作上。雖然最后影片的口碑和票房都不盡理想,但是影片中應用的一種被稱為“上帝之眼”的特效鏡頭技術卻深深震撼了所有人。當時的鏡頭是零式戰斗機投彈攻擊“田納西”號戰列艦的鏡頭,飛機從云層中俯沖而下投彈,從炸彈離開掛架一刻起,鏡頭先從下拍攝表現炸彈逐漸加速的過程,然后不切換畫面,只是改變角度從炸彈尾部拍攝表現戰列艦即將不可避免地被擊中,直至越來越接近甲板,最終轟然爆炸的整個過程。人類從來沒有見到過這種鏡頭切換方式,所以這項技術被稱為“上帝之眼”。整個鏡頭采用了縮小模型和CG 3D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從大到戰艦小到炸彈都是縮小模型,而炸彈被投出之后則是3D動畫。難點在于炸彈離架之后,隨著空間位置轉換,背景與彈體高光陰影部位的變化,何況鏡頭觀察位置并不固定,需要在空間360度旋轉拍攝,使得電腦CG的制作難度大大增加。動畫片制作過程中炸彈、戰艦,飛機和其他背景的畫面按照同一鏡頭軌跡變化分開制作,最后再將4個畫面融合到一起,才完成了此鏡頭。這短短十秒的鏡頭花費了160萬美元,堪稱是最昂貴的特效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