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殺精?
近日,一條“WIFI殺精于無形,精子DNA受損嚴重。”的消息在微博瘋傳。據某研究小組測試:從健康男子收集精液樣本,把其放在接收WiFi上網的計算機旁4小時后發現,精液竟然‘熟’了,部分更出現DNA受損的情況,無線上網期間散發的電磁輻射可能正是“殺精”的元兇。
這項研究共邀請了29名男子參加實驗。研究人員將他們的精液放置在距離連接WiFi的筆記本電腦旁3厘米處,發現精子活力明顯下降。實驗顯示,擺放在連接WiFi的筆記本電腦旁4小時后,25%的精子停止活動。然而若將精子放置在離計算機較遠處,只有14%的精子停止活動;若是將精子放置在沒有連接WiFi的計算機旁,則不會產生影響。
實驗結果顯示,現在包括由無線路由器發射的WiFi在內的無線網絡頻率雖然可能較高,但功率都不大,對人體的影響微乎其微,基本在安全范圍內,能夠影響的也僅僅是皮膚表面,而且只要不是緊貼著身體,對人體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殺精”筆記本
不過長時間接觸電腦,對男性精子質量的確有一定的影響。科學家曾對48只白鼠進行分組實驗,每組8只共分為6組,每天分別用兩小時和4小時進行輻射實驗。白鼠被關在透明籠子里,并置于筆記本電腦的鍵盤上,輻射的周期為48天。48天是大鼠精子“從無到有”發生的過程,人的精子發生過程則需要78天。
實驗發現,精子損傷程度與用筆記本電腦時間成正比,一天接受4小時輻射的白鼠精子比一天接受兩小時輻射的白鼠精子損傷要嚴重。雖然精子外表還好,但內部結構已經出現損傷。通俗地說,就是30歲的精子“一夜白頭”到60歲。
后來科學家又募集了成年健康男性精液標本共196例,年齡在22~40歲之間。研究發現,每天使用5小時以上計算機的男性,精子受精能力雖然正常,但與使用計算機2~5小時的男性相比,精子受精功能已經降低。
“殺精”化學物
在家經常使用的殺蟲劑也被證實可能威脅人類精子,此外化肥、消毒劑,還有日常用品有害物質,包括化學用品、電子霧、綿子油、食品添加劑以及高溫、煙霧、酗酒、化學藥物、重金屬、病原微生物感染(包括性傳播性疾病)等也是精子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