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斑魚
特征:石斑魚,別名:石斑、鲙魚、過魚。長數寸,白鱗上有黑斑點。平常浮游水面,聽到人聲即沉入水底。生長在溪澗的山石中。體大,側扁。體被細櫛鱗,側線完全。口大,稍傾斜。有發達的輔上頜骨。兩頜前端有少數大犬牙,兩側牙細尖。赤點石斑魚和云紋石斑魚。青石斑魚因體色為青褐色,故又稱青斑,是福建產量較多的一種。石斑魚體橢圓形,側扁,頭大,吻短而鈍圓,口大,有發達的鋪上骨,體披細小櫛鱗,背鰭強大,體色可隨環境變化而改變。成魚體長通常在20~30厘米。
石斑魚為雌雄同體,具有性轉換特征,首次性成熟時全系雌性,次年再轉換成雄性,因此,雄性明顯少于雌性。一周齡性可成熟,懷卵量隨魚體大小而異,如青石斑魚懷卵量約15~20萬粒。
習性:石斑魚喜棲息在沿岸島嶼附近的巖礁、砂礫、珊瑚礁底質的海區,一般不成群。棲息水層隨水溫變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處,盛夏季節也會在水深2~3米處出現;秋冬季當水溫下降時,則游向40~80米較深水域。適溫范圍為15~34℃,最適水溫為22~28℃。適鹽范圍廣,可在鹽度10‰以上海域生存。為肉食性兇猛魚類,以突襲方式捕食底棲甲殼類、各種小型魚類和頭足類。
分布: 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魚有12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且較為常見的種類有赤點石斑魚、鮭點石斑魚、云紋石斑魚和網紋石斑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