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年前有本書,《紳士的準則》,翻譯過來在國內風行。大概講的是,一個以“紳士”自詡的男人,在吃飯穿衣、社交游玩等方面應該遵守一些什么樣的規則。書沒看,對于“準則”、“品位”、“格調”這一類詞我都覺得好笑,沒什么興趣。上個月去倫敦開會,見到書的作者,英國版GQ主編迪倫·瓊斯,別的印象不深,就記住他的光頭了,一身得體的西服估計來自薩維爾街的定制作坊,在全球20個版本的GQ主編面前談笑風生,很有主人風范。
幾天后在米蘭2013春夏男裝秀場又碰見他,下身穿一條藏青色的絲綢燈籠褲,棕色Allen Edmonds男鞋,上身是蘋果綠圓領針織衫,這色撞的,步步驚心,即便那天是Armani的秀,也滅了現場所有男模。更難堪的是,他還走過來跟我打招呼,弄得我比他還狼狽。當時下決心,回去一定要補補課,把那本《紳士的準則》找來看看,看他今天的造型符合書上的哪一條。
不過在米蘭,男裝周期間,什么樣的造型都不會讓人驚訝,這是一個時裝之城,尤其男裝,美人美服,遍布全城,只要你繞開幾條整天擁擠著往來游客的景點和商業街,有機會真正深入到這個城市一些日常的街道和里巷,就會看到有型有款,把自己打扮得一絲不茍的米蘭人。
因為做男性雜志,比較關注男裝和男人。發現全歐洲意大利男人最有型。東歐人稍土,北歐人過于理性和拘謹,法國人太花哨,英國男人太有文化,意大利男人難得地松弛和自然。無論形象和氣質,都如同自己的地理位置,糅雜了歐洲和北非人的精髓,輪廓更深,膚色更重,比北非人進化,又摒棄了歐洲人的成熟乃至腐朽,性格上熱情友善,又不甜膩失度,是一個氣質陽光、活得很舒坦的族群。
不能指望這樣的人生產哲學和思想,那太費腦子了,意大利男人把太多的精力和熱情投注到生活本身,熱愛美和藝術,時裝這種不輕不重的物類,剛好就是他們的一個出口。說米蘭是男裝之城,還不在于它是Armani、Gucci、 Prada 這樣一些時裝大牌的根據地,對真正熱愛時裝的人來說,這些大牌只意味著商業上的成功,要想領略時裝真諦,還得去關注那些遍布全城數不盡的獨立設計師的小品牌。
男裝周期間,跟我們的編輯去了一趟DMagazine,一個大賣場,集中了米蘭、意大利,甚至全歐洲的一些獨立設計師的服裝。在一個巨大,布置得像戰壕一樣的空間里,陳列堆放著數以千計萬計的服裝,按外套、襯衣、針織衫、長褲、鞋、圍巾等分類,集結在這里的時裝,雖然從材質、設計、色彩類別上足夠豐富,不計其數,但整個空間布置一點兒也不凌亂,再多的設計和樣式,都遵循著一個有相當水準的美學紀律,不容荒腔走板的服裝混跡其間,這樣的常識和標準,保證了購物空間的整體品質。逛這樣的店很放松,沒有大品牌的裝腔作勢,質料和款型更豐富,而且價格便宜,只是街面上那些大牌服裝的1/ 3到1/5,非常值。4年前來過一次,買了西服、襯衣、鞋和包,共計6件,才不過1萬多一點兒,而且很多衣服現在還在穿,穿這么久固然說明我不夠講究,但也證明它們的材質和做工還算靠譜。
關于怎么穿衣服,時裝編輯們真真假假地提供了無數條訓誡,可我的一個設計師朋友說得最為精到,他說人穿衣服的原則就8個字:認識自我,表達自我。這8個字不容易,有過一定失足經驗的人都知道,人在認識自我的道路上最容易忘乎所以,得經歷多少事才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落實到服裝經驗上,比選擇好衣服更難的是拒絕好衣服,因為時裝很勢利,越好看的衣服對人越挑剔,不只是挑長相,還挑年齡,挑閱歷,挑學識,挑氣質,而恰恰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眼光很多時候都超過了我們的實際水準。
好在米蘭不是一個浮夸的城市,一個有美學素養的城市也會耳濡目染地告訴你怎么做人。米蘭誕生的大品牌們都一致對外地忽悠別國人民去了,米蘭本土的時裝氣質卻是平和、精準、豐富又體貼的。每次來男裝周,看秀之余,我更喜歡去米蘭的大小街巷亂逛。有些場合如秀場,堂皇隆重,你看看就好,一場秀10分鐘一過,如踏花歸去,滿眼花枝亂顫卻一枝一葉入不了你的心。只有當你一個人散步街頭,有軌電車丁零零晃過,一個精心設計的櫥窗,一個衣著考究、神色嚴謹、匆匆回家的下班白領,蕭索的街景傳達出一種類似禁欲的美感……只有這個時候,那些時裝走下T臺,穿戴在普通人身上,覆蓋著他們的呼吸,才有了靈魂。
有些城市太大了,像巴黎羅馬倫敦,可以看到各色各樣的人群,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可在米蘭就只能看到兩種人,美的人和不美的人,而美的人是那樣多,即使長得有缺陷,也會把自己穿得像個美人兒,從老富帥、型男、小帥哥,到妖嬈少年,每個人都是造型師,這個城市為時裝而生。
每次到米蘭,都覺得這個城市能提醒和強化自己的性別意識,想著作為一個男人,還有好多功課需要做。朋友介紹,那天去一家店定制西服,曲里拐彎到了一個冷僻的門面。這家店近百年歷史,至今才30余人,基本是家族成員,據稱其祖父“二戰”期間曾給墨索里尼定制過軍服。給我量裁的老頭78歲,笑呵呵的,臉上永遠是喝多了的酒紅。他圍著我絮絮叨叨地忙了半個小時,沒講動人的故事,也不用大而無當的說辭繞彎子,不談文化身份等大語境,就只談衣料、廓形、技術、舒適度、縫合和拼接方式,像個農民關心自己的莊稼。
兩天后我去試小樣,當還布滿針頭線腦的樣衣一上身,感覺那布料就像水一樣貼著身體順流而下,肩、肘、腰、胸,身體的每一根線條每一個關節都被布料輕輕掌握和托舉,舒服極了。好的定制不僅順應你的身體,它還能矯正你的體態,我忍不住夸了兩句,這時候老頭說話了:“高級定制和大眾成衣的區別,就在衣服內里運用什么材質。我用的材料輕盈但不癱軟,我從不用硬邦邦的襯里,那樣衣服好看但你不舒服,高級時裝的真諦,源自它的內里?!弊詈罄项^又故作深奧地補充一句: “一套衣服是這樣,小伙子,一個人也是如此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