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米的小個兒,小眼睛,典型猶太人的大鼻子,笑起來又愣又傻,還有些茫然,這是《畢業生》里的達斯汀·霍夫曼。電影史上評價這部片子,是新好萊塢電影譜系中,表現美國中產階級社會逐步崩潰的開山之作,從1967年的《畢業生》到4 年后的《發條橙》再到40年后的《美國麗人》,中產神話徹底了結。
在片子的結尾,霍夫曼不顧一切地沖進教堂,把正在舉行婚禮的心上人成功搶走。他倆沖上一輛公共汽車,無視旁人側目,坐在汽車最后一排,女孩回頭看著被甩掉的家人,然后又看霍夫曼,霍夫曼卻不看她,也不笑。整個過程沒有一句交談,沒有我們希望看到的喜悅,反有一種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后的空虛和恐懼。
這時候,音樂響起,就是那首著名的《斯卡布羅集市》。
如果讓我從生活中選出10首歌,愿意相伴終生,一定有這一首。
您要去斯卡布羅集市嗎
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代我向那兒的一位姑娘問好
她曾經是我真愛的人
……
傳達對一首歌曲的喜愛,最愚蠢的做法,莫過于記錄下它的歌詞。可除此也沒有別的辦法。這是一個即將戰死沙場的士兵對故鄉、對愛人的回望,旋律里充滿了夢幻般的緬懷。它原是一首緣起于英國北部小鎮斯卡布羅的民謠,美國歌手Paul Simon和Garfunkel上世紀60年代將它重新譜寫,加進和聲和重唱,作為《畢業生》的插曲,從此傳唱全世界。
……
叫她替我做件麻布衣衫
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上面不用縫口,也不用針線
她就會是我真正的愛人。
叫她替我找一塊地
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就在咸水和大海之間
她就會是我真正的愛人
……
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楚辭》里遍布這些陌生又詭秘的香草。四種花草在歌曲里反復吟唱,連接著節與節,像祈禱一樣回旋,有“唯君之故,沉吟至今”之感,從《詩經·國風》時代開始,審美意識上,我們就習慣享受這種海潮一般節奏的情感流轉了。
光看歌詞,容易把它只是當一首情歌。可回到它的旋律和眾多演繹,可以感受到這首歌里更開闊的意境。最被追捧的版本是莎拉·布萊曼,又高又輕的聲線把歌托舉到了天邊,那哪里是塵世的愛情,只供人瞻仰;原唱Paul Simon和Garfunkel像在回憶一段往事,色彩濃郁,如泣如訴,歌里有森林、花草、墳墓上的露珠和發亮的槍管,夾雜著英國鄉村粗糲的土腥氣;很多年前,崔健的七合板樂隊也唱過一次,這個新長征路上的搖滾歌手,這個紅旗下的蛋,像一頭身經百戰又落敗而歸的獅子,在歌聲里舔舐自己的傷口,那是我聽過最有痛感的崔健,一世孤獨;好久前,一次音樂會上,還聽過蒙古音樂家包朝客演奏的馬頭琴版《斯卡布羅集市》,音色嗚咽,意境蒼涼,那里沒有愛情,只有逝去和死亡。
歌聲像一條神秘的隧道,人和世界在此連通,只要某個契機,比如《斯卡布羅集市》響起,身體一如花朵,會向所有的方向打開。
“你要去斯卡布羅集市嗎?”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連音,無盡地延長,那是一個永遠無法抵達的地方,無法抵達,才引發人無盡的念想,這聲反反復復的詢問里,幾百年來承載了無數歌者多少無望的情感,中文歌曲里, 也許只有樸樹的《那些花兒》,意境上與之接近: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同樣的隔絕和無望,那是對逝去的緬懷,有歲月的味道。也許,美在消失的時候才顯得更美。
我們已然在慢慢變老,但這首歌依舊年輕。“你要去斯卡布羅集市嗎?那里遍布著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歌者反復詢問,也是在跟自己確認,有個叫斯卡布羅集市的地方,就像人人心里都有一個桃花源,有一個瓦爾登湖,人人心里都會有一個斯卡布羅集市,那里是現實或想象中的花朵,是我們曾經擁有曾經觸摸過的美好,那是我們心靈的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