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印度的數字攀比
?
在2001年之前,世界的水稻紀錄的確是由印度保持的,印度于一九七四年創造的小片試驗田畝產單產干重1184.8公斤(每公頃17.77噸)的世界紀錄。相比于兩個國家,印度的水熱條件實際上比中國好更多,根據袁隆平高產所需的“四良”必須配套,良種、良法、良田、良態(生態環境)條件,印度起碼已經具備了得天獨厚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因此很有可能在畝產量上比中國要高,但是直到今天,印度水稻的種植水平遠不及中國,大田的畝產量停留在中國不到三分之一的水平上,糧食產量勉強夠全國人民一天吃兩頓。據報道,42%的印度5歲以下嬰幼兒因為食物不足而營養不良、體重過輕,這些嬰幼兒中,每年都要因此死去200萬以上。
?
印度農業生產相對簡單粗放,每公頃耕地平均糧食產量僅為1.6噸左右,相當于畝產量107公斤,并且印度現在絕大部分的土地仍然是“靠天”,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不足30%。
?
對于這種小片的水稻畝產量,袁隆平表示意義并不大,因為小片畝產相對能夠達到更高的產量,但是如何提高百畝田的產量才是提高糧食產量的關鍵,袁隆平表示這樣的新聞并不會對他造成什么影響,“他用的雜交稻是一個拜耳的雜交稻,那個雜交稻去年我也看了,它的產量也可以,每公頃10噸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