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注:1933年,美國飛行家查爾斯.連拔與妻子成功飛越大西洋,戴的就是浪琴專門為他們做的計時表
雖然戴在腕上的時計在19世紀已經出現,但一般來說,公認的腕表濫觴是1904年卡地亞為他熱愛飛行的好朋友Santos Dumont設計的Santos,腕表與懷表的角力亦由此展開。1926年,勞力士推出了史上首枚防水防塵的蠔式腕表,奠定了現代腕表的設計基礎。1932年,原來開表面工廠的斯特恩家族收購了經濟大蕭條后陷入困境的百達翡麗,并推出了圓表殼、平外圈的Ref 96 Calatrava腕表。這決定不單改變了品牌的命運,更為圓形取代長方形成為腕表主流一錘定音。30年代亦見證了飛行員腕表的興起,大尺寸、黑表盤、特大的數字刻度、夜光指針及超大的表冠不單是為了應付機艙內的惡劣環(huán)境而設計,更開啟了在主流以外,另一股腕表的設計潮流。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沛納海為意大利海軍特別制作的一系列大尺碼腕表,不論是以拉桿鎖定表冠達致防水、后來被稱為Luminor的設計,以及經典背墊形表殼,使用勞力士提供的大口徑懷表機芯的Radiomir,到了今天還是歷久不衰。
二戰(zhàn)結束后,世界經濟重建,科技急速發(fā)展,加上人們生活模式改變,腕表已徹底撃敗懷表成為個人隨身時計的主流。踏入上世紀50年代,腕表開始進入黃金歲月,比起三四十年代,腕表變得更加美輪美奐,設計也日趨多樣化。歐米茄推出的表盤帶大秒針的星座表,成為了劃時代經典。上世紀50年代亦是眾多經典腕表誕生的年代,最有名的要數勞力士的Day-Date和Submariner、及被譽為自動表王的百達翡麗Ref 2526等。其中Day-Date首次在日期以外加入星期顯示窗,Submariner的現代潛水表設計,都對后來的腕表發(fā)展影響甚巨。另一方面,在正規(guī)的圓與方以外,前衛(wèi)大膽的不規(guī)則表殼設計亦開始涌現。當中著名設計師Gilbert Albert在1955至1965年間為百達翡麗設計幾款不對稱腕表,在今日已成為頂級收藏家追逐的超級經典。1963年,勞力士推出Cosmograph Daytona,成為賽車風格計時表的楷模。
上世紀60年代亦見證現代主義漸漸取代古典主義成為腕表設計的主流思想,表殼線條變得幾何化,功能化。到了70年代,所謂的“典雅悠閑”(Casual Elegance)風潮興起,出現了一系列連身金屬帶的不繡鋼運動表,由Gerald Charles Genta設計的兩大經典:愛彼的Royal Oak以及百達翡麗的Nautilus是當中的佼佼者。石英機芯于1970年面世,在某程度上亦影響腕表設計方向,因為比起機械表,石英表能夠造得更纖薄。最經典的例子,是Concord于1979年推出的Delirium,表身厚度只有1.64毫米,是當年世上最薄的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