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為何設計面包車?
在德國,大眾汽車的地位無可比擬,而大眾也沒有辜負眾望,那臺看上去傻憨的大眾T型車,就是永恒的經(jīng)典之作。最早提出Transporter這個概念的人是荷蘭商人Ben Pon。1947年4月23日,Ben Pon來到德國棉登市準備采購貨品。當他在大眾汽車廠內(nèi)看到場內(nèi)一部運輸平板車時,來了靈感。他認為應該由此平板車為基礎,推出一款封閉結構的運輸車型,來滿足二戰(zhàn)后歐洲重建的需要。于是他拿出筆記本,繪制了一個橢圓形的車,看起來像一大塊面包,下面安上四個車輪;駕駛室位于前輪上方,中部巨大空間供于裝載,引擎及傳動設備放置于最后端。當時該想法并沒有得到對方過多關注,但對方還是答應Ben Pon將該設計概念上交總部。
Ben Pon并沒有對那張粗糙的設計圖抱有多大的希望。但不曾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一年后Ben Pon收到大眾汽車的信件,信中表示當時時任大眾汽車CEO的Heinz Nordhoff和技術部經(jīng)理Alfred Haesner對該車型有很大興趣,并在信中表明已進入研發(fā)階段,選擇了“甲蟲車”系列作為基礎平臺研發(fā)。通過將原型的不斷完善,其具有了更低的風阻系數(shù)、更佳的操控性和耐用度。僅僅兩年的時間,也就是1950年,幾經(jīng)改進的原型車就進入了量產(chǎn)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