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涩涩涩/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日韩欧美小视频/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人物

劉曉慶 扮演劉曉慶

1986年12月6日,劉曉慶去夏衍家中拜訪。她向病中的老人傾訴衷腸:“中國女演員很少能善始善終,并不是她們本身素質不行,而大多是因為社會的動蕩不安。我是文革后的第一撥。我想當一名能演到六十歲的演技派演員,而不僅僅依賴自己的青春和美貌。”2013年10月30日,劉曉慶度過了自己58歲的生日。她的愿望就快要實現了。

《智族GQ》2013.12.16

劉曉慶 扮演劉曉慶

采訪、撰文:雷曉宇 攝影:蘇里(除資料圖)


就好像光是新婚還不夠引人矚目似的,剛剛過完58歲生日的劉曉慶又宣布了一條新消息:她主演的話劇《風華絕代》被鑒定為“主角無B角出演,一年內巡演場次最多”,因此拿到了一份世界紀錄證書。

11月5日,劉曉慶站上新聞發布會的紅地毯,又一次成為焦點。她穿著露肩碎花長禮服,明艷照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她被記者們簇擁著,從整容話題到第四任丈夫,無所不談。比起衰老,她似乎更害怕被時代遺忘。不過,她心里清楚得很,這樣的趨時行為不過是必要的公關,而劉曉慶的存在則無需證明。換句話說,“賽金花”不過是她最新近的角色,至于她最好的角色,毫無疑問是“劉曉慶”。

出于一個演員的自尊心,她絕不會公開承認這一點。但她的確喜愛這個角色。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她就興沖沖地為這個角色寫好了墓志銘:“這里埋葬了中國傳聞最多的女明星。她是個對自己真實,而從來未讓人理解的傳奇人物?!?/p>

當時的劉曉慶還不到30歲,從商入獄的起落還無從談起。但顯然,她早早意識到了自己“奇女子”的身份。現在,劉曉慶常跟年輕的助理開玩笑:“要記住,你們在跟一個傳奇一起工作!”

劉曉慶知道自己為何重要。“為什么現在很多人想要拍我的傳記?”她說:“因為任何一個以女性為主角的傳記,都是和時代政治聯系在一起的。我的歷史,就是中國建國以來的歷史,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p>

劉曉慶拒絕了這些邀請。出道38年,她至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于一個名人來說,真實并不重要,因為唯有誤讀才能成就傳奇。

“我要的是蓋棺論定?!彼f。


第一幕
女明星的外表就是自我的一部分延伸。這話沒錯,然而這個下午的劉曉慶仍有叫人驚奇的亮相:黑色緊身皮衣、黑色緊身皮褲、黑色綁帶過膝長靴。她看起來既像個時髦輕佻的SM女郎,又像個身裹盔甲的女戰神,唯獨不像一個通常意義上的58歲的中國女人。身為資深女明星,她很清楚,她需要被觀看、揣度甚至幻想。她定會為此做好準備,而不會隨隨便便地走進一個房間。

“ 如果在八十年代,我絕沒可能跟你坐在這里喝茶聊天?!彼似鸩璞?,太燙,又放下,“外頭一定全是人,出都出不去?!?/p>

那是真正的“劉曉慶時代”。整個1980年代,她拿過5次百花獎、1次金雞獎,上過11次《大眾電影》的封面。她回憶當年的受歡迎程度,說:“每次一知道又要跟我出去,我的手下馬上把皮鞋換成布鞋,不然肯定被踩爛?!?/p>

光憑演藝成就,絕不足以讓劉曉慶獨領風騷。雖然她的緋聞和明星派頭一樣引人矚目,但劉曉慶之所以成為一個時代象征,來自于她在個人表達上的爭議性。現在回想起來,這簡直是一次誤打誤撞的偶像制造。

1983年,劉曉慶拍完李翰祥導演的《火燒圓明園》,成為家喻戶曉的女明星。同時,作為一名離異單身女性,她和已婚男演員陳國軍的緋聞傳得沸沸揚揚,令她感到委屈和難堪。出于“辯誣”的愿望,她在《文匯》月刊上發表了3萬多字的自傳《我的路》,不僅剖析了私人感情生活,更不乏“我是中國最好的女演員”這樣的言論。文章被形容為“一顆氫彈”,引起軒然大波。多年以后,作者和菜頭對此記憶猶新:“我還以為是《我的奮斗》一書在中國出版了。我很奇怪,她為什么沒有被當時報紙上的板磚拍死,因為她的有些話在當時確屬大逆不道。”

“ 我特別超前,和當時的時代是格格不入的。用他們的話說,離經叛道?!眲詰c回憶說,“《我的路》里面徹頭徹尾地宣揚個人主義。毛澤東說,中國要為世界革命做貢獻。我說,中國如果要為世界革命做貢獻,每一個人要做好自己。做好自己以后,中國才可以對世界革命做貢獻?!?/p>

很快,就有富于批判精神的人將“劉曉慶現象”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今天,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女演員的自傳會引發一個國家從公眾到媒體乃至政治高層的爭議。多年以后,《文匯報》總編輯馬達在回憶錄里提到,1986年初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胡喬木曾經在兩天之內三次召見他,期間,非常嚴肅地提到了劉曉慶和《我的路》:“為什么文匯報要連載劉曉慶的《我的路》呀?什么我的路呀,那還不是鼓吹個人奮斗,個人成名……馬達同志,你是個老黨員,你們提倡個人奮斗,走個人奮斗的道路,黨性原則到哪里去了?!?/p>

一位知曉內幕的資深人士解釋說:“1983年發表的文章,為何1986年還在批判?這是因為,當時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又占了上風。劉曉慶和她的言論無意之中成了黨內爭論的一個靶子?!?/p>

劉曉慶只是一個女演員,但“劉曉慶”這個形象則不受控制地在八十年代的時代氛圍下應運而生。1980年代初,正是中國社會思想尋求大突圍的時期。當時,和劉曉慶齊名的另外一個女性偶像是張海迪,另外一個得到廣泛關注的社會話題則是《中國青年》雜志發起的“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大討論。基于自我的需要,劉曉慶寫了《我的路》。在今天看來,它不啻是個雪球,還卷起了新的風暴,滾成了一個更大的球。有人如此評價:“解放后的中國,只有兩個典型:一個是雷鋒,集體主義的典型;一個是劉曉慶,個人主義的典型。”

當時,劉曉慶出訪香港,和潘虹一起上節目。劉曉慶衣著鮮艷侃侃而談,潘虹則素凈且保持沉默,只不時抬眼看她。對于正在經歷中英談判的香港民眾而言,潘的形象無疑更符合他們對內地的想象,而劉則令他們感到新鮮。這樣的畫面,就連亦舒也忍不住嘖嘖稱奇:“在共產主義底下,伊人尚能如此突出個人作風及性格,真正了不起?!?/p>

新影聯總經理高軍在那個年代入行,并且和劉潘二人都有交情。他解釋說:“劉曉慶的性格有這一代中國女性共性的東西。五六十歲的這代女性,或多或少受到文革氛圍的洗禮,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叛逆的東西挺多的。那種叛逆是文化的叛逆,在男人面前很強勢,不太會溫柔,控制欲比較強,這都是受文革的影響?!?/p>

“當然,她身上也有個性的東西?!彼终f,“像潘虹,她個性里面圓潤的東西比較多,她善于把棱角包裹在柔軟的外殼里面。曉慶棱角的東西多,她也根本不包裹。她是只有一張臉的人。包括她一些不被大家所理解的舉動,比如寫《我的路》,就是她敢于表露心聲,不太在乎外界的評價。”

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劉曉慶成了一個在自我上有突破的標志性人物。一直到今天,這種離經叛道的勝利仍然讓她洋洋得意。到了后來,《我的路》干脆成了她絕佳的名片,而且保送她從后毛澤東時代進入了下一個波譎云詭的商業消費時代。

本內容系GQ男士網原創或經官方授權編譯轉載,嚴禁以任何形式或方法轉載或使用,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