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失敗之謎
搜狐早期的網站形態是一個類似雅虎的分類導航,導航的下面鏈接有各種各樣的網站,搜狐利用自己巨大的訪問量把用戶引向其他網站鏈接,以此獲取分成。盡管搜狐隨后發展出了社區與新聞,但在很長時間里,它三分之一的收入仍然來自這個導航系統。
到了2003年,這種導航系統受到搜索引擎的顛覆性挑戰。當時,李彥宏的中文搜索算法已經初具規模,而搜索引擎無疑是互聯網誕生至今最成功的商業模式。搜索成為了一種主動收集用戶需求的工具,他可以針對用戶搜索的相關商品投放相對應廣告,這比門戶網站更準確和高效。它天然離廣告更近。
而讓張朝陽下定決心去挑戰百度的還有另一個原因。1999年,在李彥宏剛剛開始做搜索的時候,因為沒有足夠有人氣的平臺去推廣自己的產品,百度也為網易、搜狐這樣的大型門戶網站提供站內搜索服務。但很快,張朝陽發現,除了收取搜狐的服務費,百度還在搜索結果里插入廣告,賺取利潤。這令張非常憤怒,他覺得自己被欺騙了。
張朝陽命令王小川做一個搜索引擎把百度干掉。然而,張朝陽不是一個精通技術的老板,他遠遠低估了開發搜索引擎的難度。當時,張朝陽只給了王小川6個名額。
王小川很喜歡喬布斯的一句話:“你現在所經歷的,將在你的生命中串聯起來。”之前,他在CMS系統上的創新,他開發的中國首個提問式搜索引擎“孫悟空搜索引擎”,這些都是當年標志性的研發項目,當搜狐決定要做搜索引擎的時候,正是這些讓張朝陽第一個想到他。
12個學生,清華奧賽集訓班,計算機精英,王小川將之稱為“特種部隊”。為了有更大的勝算,他把每人薪水降一半,把6個全職編制變成12個兼職。而如何管理這支“特種部隊”,則是王小川更重要的新課題。一個偶然的細節啟發了他。兒童節那天,那支 “特種部隊”的技術天才們意外提出來要求放假。受此啟發,王小川發明了“訂餐管理法”:早上助理會打電話挨個問他們要不要訂午餐。當聽到免費午餐時,大家都會過來吃,吃完午餐不能走了,便開始干活,到了中午,就再問他們要不要留下來吃晚餐,這樣下午他們也會留在這里干活。像哄一群孩子那樣。
正是這支需要過兒童節的“特種部隊”,只用11個月便讓搜索系統工程順利上線,令業界大驚失色。這是Sohu首次上線后未崩潰的大型技術系統,Sohu研發中心的成立和搜狗搜索引擎的開發,使得Sohu成長為有技術實力的公司。
郭奇是搜狗最早的員工之一,事后他總結那些令人瞪目結舌之處:“搜狗一直都有敢想敢做的基因,比較有勇氣。像我們搞競賽一樣,很多題目看上去是不可解的,但最終我們都能想出很多奇奇怪怪的方法。”他感慨道,“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一直在想象,未來的用戶們會怎么上網,去交互,去享受。說得俗一點兒就是,我們一直在想象未來的樣子。”
但是,“特種部隊”戰略并非總是所向披靡。
很長一段時間,包括張朝陽在內的三大門戶網站的創始人們無疑是中國互聯網真正的成功者,這種門戶為王與媒體思路,一直影響著大家對中國互聯網的理解。然而,中國互聯網迅速發生著變化,主流用戶很快從精英階層轉向大眾和普通人。事實上,2004年,李彥宏便看到了這種趨勢,他決定放棄門戶網站提供的流量入口。那一年,他花了5000萬元與百度的股份收購了hao123,這是當時中國互聯網界最大的一次收購案。
比起當時仍然風生水起的門戶網站,李彥宏無疑更前瞻性地理解了渠道的意義。而在很長時間之后,搜狐內部想要研究一下用戶是怎么找到搜狐的,他們才吃驚地發現,搜狐首頁流量的三分之一都來自于hao123。
王小川一開始認為程序寫錯了,于是又重新計算了一遍,發現還是如此。他認為hao123的代碼寫得糟透了,但它在中國創造了比自己大得多的奇跡。hao123的站長只有初中學歷,這個網站一個月的收入是300萬元,而搜狗的銷售額一個月能達到50萬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數字,“這幾乎顛覆了我們所有從美學到設計上的觀念,原來你無論技術上多么優異,設計設計得有多好,都沒用,”王小川說。整整有兩個月時間他都渾渾噩噩。
這種打擊對于當時的技術人才是非常巨大而顯見的。歸根結底,是他們以精英的思路想象了中國網民。在當時,無論是重視技術的王小川,還是停留在門戶為王思維里的張朝陽,他們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