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正越來越流行——我連著結識吃素的美貌姑娘,越發覺得這是我該躋身的文化圈。然而,素食不僅僅是姑娘們的愛好,除去少林武僧不談,事實上許多優秀的男運動員都是素食者,例如曾獲得9枚奧運會金牌的美國著名田徑運動員卡爾·劉易斯就是一位嚴格素食者,在談到吃素的體會時,他甚至認為自己最好的參賽成績是在吃素后的第一年。
吃素與運動,乍看起來搭不到一起去。傳統觀念里,運動員為了補充能量、塑造肌肉,應該吃的都是龜呀鱉呀的高動物蛋白食品吧。在絕大多數人想來,吃素就代表著安靜緩和的生活方式,而從事激烈運動者,需要大量補充高能量食物,就一定得過葷食人生吧。然而,仔細檢識素餐的生理機制,我們會發現這只是偏見。
如今,素食主義已經是一種全球性的文化,人們出于各種各樣的目的選擇吃素,有些人覺得吃素更健康,有些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屠殺動物而食用其肉質,有些人則出于環境問題的考慮覺得應該少吃點肉,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宗教原因選擇了嚴格的素食生活。但是,這些原因并不意味著他們就要放棄運動生活,相反,堅持吃素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運動愛好者。這就帶來了問題,怎么在堅持吃素的同時,保證運動所需要的能量供應和全面營養。
其實,對于普通的素食者來說,這并不成一個問題。素食者分成很多類型,有不吃肉但吃蛋喝奶的乳蛋素食者,還有僅限制部分肉類攝入的半素食主義者,這些人的食譜以素食為主,卻又不限制蛋奶的攝入,其實與普通人的營養結構差不多,而且因為多食用纖維素和各種維生素,是很健康的生活方式。
問題是,那些嚴格素食主義者真的能夠僅僅靠素食來保障運動需要嗎?讓我們來分析。
相比而言,嚴格素食主義者每日攝入的蛋白質和脂肪要比普通人少,而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重則相應要多。因此,他們主要通過分解碳水化合物如谷物等來獲取能量。問題在于,碳水化合物的儲能量要比脂肪低,成年人倒是可以吃得飽飽的,但是對于兒童來說,他們的胃容量有限,吃素的話,可能已經吃飽了,卻還沒有獲得足夠的能量物質,這會影響他們的發育。所以我們不提倡兒童食素,但是對成年人來說,谷物、豆類和蔬菜已經能夠把他的“油箱”加得滿滿的了。
接著說說蛋白質。對于運動者來說,需要靠蛋白質來打造肌肉,素食者同樣要攝入大量的蛋白質。人們經常提及的一個困惑是,素食可能無法完全提供人體所需的9種必需氨基酸。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只要你注意食物攝入的多樣性,素食也同樣能夠提供所有的必需氨基酸。而且,素食中含有的支鏈氨基酸(包括亮氨酸、異亮氨酸等)比例較高,這是運動后肌肉恢復所需要的重要氨基酸。
運動者一定要有足夠的鈣供應,否則容易在運動中發生抽筋現象。不過,遺憾的是,普通的素食中鈣含量確實不高。如果你不是嚴格素食者,那么可以通過多喝奶來解決,否則,得注意平時服用鈣片,或每日喝點加鈣的豆奶之類。
嚴格素食者還要提防的是,素食中比較容易缺少某些微量元素。例如,肉類是飲食中鐵和鋅的主要來源,與肉類相比,素食中的這些成分量要少得多,而且不易吸收。怎么辦呢?要獲得足夠的鐵和鋅,應當注意飲食中全麥和豆類的重要性,如果過度依賴精米和精面,結果就會很糟糕。
對于任何群體的人來說,維生素都是相當重要的。特別對于育齡婦女,如果得不到足夠的維生素B12,會導致嬰兒發生嚴重的疾病。但是,素食中比較缺乏這種維生素。補充雞蛋是個好辦法,然而,如果你強烈堅持嚴格的素食攝入,那記得服用補品吧。
總的來說,只要注意一些微量元素的補充,即使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毫無疑問也能獲得運動所需的能量和物質。如果你不是那么戒條般地執行素食主義,而只是在飲食中加重素食的比重,那么恭喜,你的飲食結構很科學。幾乎所有的營養學證據都表明,多攝入水果和蔬菜能有效降低一些常見疾病的發病率。當高血壓、心臟病和消化紊亂都遠離你,你將毫無負擔地邁上運動場。
嗯呢,一起加入素食文化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