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各種文明下的人是具有同樣品質和基本感情的同一人類。”
亨利·杜南本是瑞士的商人和社會活動家,專門“收購”轉讓和倒閉的公司。1859年,他在意大利的索爾費里諾親眼目睹了多達三萬八千余人受傷、死亡的索爾費里諾戰役,出版了《索爾費里諾回憶錄》。小冊子僅僅只有幾萬字,但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震蕩。杜南在1863年設立了國際紅十字委員會(ICRC)。1864年,在他想法的啟發下,《日內瓦公約》得以起草。
由于理想主義,杜南的企業遭受嚴重挫折,1867年,被迫宣布破產。1901年,杜南獲得首屆諾貝爾和平獎。支持杜南的挪威軍醫成功將10.4萬瑞士法郎獎金存在挪威銀行,以避免被他的債主拿去。在杜南的余生中,他一直沒有動用這筆獎金,最后他把大部分的獎金捐給了挪威與瑞士的慈善事業。
最后的日子里,他患有抑郁癥和妄想癥,老是夢見他的債權人和與自己分道揚鑣的朋友莫瓦尼埃,甚至一直懷疑養老院會不會在他的食物中下毒。雖然他一直信仰基督教,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他卻試圖放棄信仰基督教。瑞士的一位新聞記者撰文稱他是“一個貧窮、遭到拋棄但卻絲毫也不灰心沮喪、痛苦深重的人……對世界一無所求”。
“杜南身上最讓人銘記的地方,是面對可怕的受難場景時,第一反應是行動,是幫助。”杜南終身未婚。他的墓碑上沒有墓志銘,只有一幅大理石浮雕:一個救護者跪在一個垂死之人的旁邊,喂著他生命的甘露。
紅十字協會理事會決定把5月8日,也就是亨利·杜南先生的生日,定為“世界紅十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