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萬沒想到》很快立項、開工。4個月后,第一季制作完成。起初,盧梵溪規定一集片子時長不能超過5分鐘,《萬萬沒想到》火起來之后,他再也沒說過這事。
以傳統影視劇標準看待,《萬萬沒想到》甚至有點兒荒謬。第一季第一集,兩位武林高手過招,特效就是在主人公王大錘的手上分別加上“冰霜效果”、“火焰效果”8個字。打斗過程是簡筆畫小人之間過家家式的伸胳膊動腿。可這卻博得了互聯網觀眾們的歡心。他們歡樂地在叫獸的微博下、在豆瓣上、在優酷的播放頁面里留言、吐槽,并以口碑相傳的方式將《萬萬沒想到》推上了“2013第一網絡神劇”的位置。
就連別的影視劇中被人厭棄的廣告,在《萬萬沒想到》中都成了笑點。剛開播時,沒有廣告商,每集前都會有易小星一本正經的聲音:“本集由亞洲保護胖子協會贊助播出。”“本集由蒙古國海軍贊助播出。”等到火了,這些也順理成章地變成了真廣告,“本集由3D手游鐵血戰神贊助播出。”甚至哪一集沒有廣告了,還會有人去易小星微博下留言:“怎么能沒有廣告呢?你們也太不努力了!”
易小星覺得,《萬萬沒想到》的風靡是意料中事。為了順應年輕觀眾,萬合天宜的員工80%都出生于1990年以后。每部片子做出來,就找30個1990年后出生的員工,拉到公司內部的放映廳去看。好玩嗎?投票、打分。大多數覺得好,就ok通過。不行則重來。
主角王大錘是個標準“屌絲”,善良、樸實、總被人欺負、從來沒成功過卻總是滿懷對明天的期望。在寫劇本時,編劇易小星、至尊玉、白客、子墨等人,都很注意分寸。“不管怎么諷刺,都不能消極。不管他怎么倒霉,心態都得是正能量的。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在想辦法解決問題。他始終有憧憬、始終在努力,這一點特別打動觀眾。”
網絡留言中,很多人說在王大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后會無期》上映時,在電影中客串的《萬萬沒想到》主演白客(王大錘飾演者)、孔連順也去影院宣傳。臺上占了一排演員,主持人報道“王大錘”時,觀眾席間的歡呼聲比其他知名演員還高。易小星說:“看到我們,他們感覺像自己站在臺上一樣。他們實際上是為自己歡呼。以前制造一個明星出來非常不透明。但網絡明星你會非常清楚他是怎么出來的。這其實是滿足自我的投射。”
有時候,看到那些喜歡《萬萬沒想到》的觀眾,他也會想起以前的自己,和他們多像啊。那是2011年前,他還在湖南岳陽,是一家有40多個人的小石化工程公司里的監理工程師。公司里幾乎沒有他的同齡人。去外地工地上,身邊的大叔們天天喝白酒、唱KTV,一片《鐵窗淚》、《洪湖水浪打浪》里,他一個人唱周杰倫,感覺自己正提前老化。
做視頻是工作之余的自娛自樂。沒有人教,自己上網找教程,找片子練手。網上遇到會做音頻的,就請教音頻應該怎么做;遇到配音好的人,就邀請對方幫忙給角色配音。做出東西來了,放到網上,有人點個贊給句好評就高興得不行,感覺對方在認可自己,有粉絲擁戴的感覺,“真是一種特別好的存在感”。這種獲得認可的動力一直支撐他走到現在。
2011年,他來到北京,和兩位土豆網前高管創建了一家“小微企業”萬合天宜,取萬物發展順應天道之意。為了給自己留條退路——“萬一當不成導演,那不傻×了嗎?”——剛來北京時,他還考了一個監理工程師證。
3年后,萬合天宜由最初只能靠拍病毒視頻廣告糊口,一步步走到了現在估值過億美元,擁有兩層完整辦公空間的網絡視頻第一制作公司。他也成為了后來者們的精神領袖。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編劇說,在圈子里,幾乎所有初出茅廬的網絡編劇都愿去萬合天宜,跟著叫獸干兩年,以期能夠迅速成名。
電影市場如火如荼,易小星看在眼里。自詡為危機感強烈的他,把明年視為“決勝之年”。用他的話說,IP(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電影化的大潮已經快來了。“再等下一波浪潮,不知道什么時候了。你已經看到浪在路上了,現在就得趕緊劃,迎上去。”
可拍電影這事兒不能急,他已經寫了好幾版大綱,可還是沒遇到那個能讓自己“燃燒起來”的故事。明年實在出不來的話怎么辦?“沒辦法,可能我一輩子就是個拍搞笑視頻的。”他說。
這其實是恐懼,他自己也知道,他丟不起那個人。不拍,大家會說他就是個惡搞視頻作者;拍出來,萬一砸了,大家也會說他就是個惡搞視頻作者。他一直活在這種惴惴不安里。 “我不想輸。”他說。從小,他就活在身邊人覺得自己不夠聰明的陰影里。現在,好不容易,在視頻這個領域里很多人景仰他,他就更想證明一下自己。
在他的認知里,他是個挺文藝、內斂的人,所以他最在意豆瓣的觀眾評分。但現實是,觀眾未必喜歡他的自我表達。他自己最不滿意的一集《萬萬》,恰好是那一季中口碑最好的一集。研究中國網絡觀眾時,他發現,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觀眾審美上有巨大的差異。只要笑點不夠淺顯、氣氛不夠熱鬧、稍稍設置一點門檻,觀眾就會流失很多。他最終承認,于中國觀眾的審美品位來說,《泰囧》和《分手大師》非常合適。
“他們是拳拳到肉的。他們很直白,把身段放低了。可我還是想有點追求的,有時候我還是想做點有智商的東西。怎么辦呢?我不想當小丑。我希望能保持作為一個拳擊手的尊嚴,讀了那么多年的書,還要當小丑,我很不爽。”
他有個愿望,能去一個正規的電影劇組里看看——這是屬于叫獸易小星的一個小秘密,多少有點吊詭,身為中國觀眾人數最多的導演之一,他還從來沒有去過一個正經傳統的影視劇組。
“我其實特別想跟一下組,讓人家教教我。在我們組,我都是憑本能指揮,我也不知道對不對,只是覺得,應該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