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涩涩涩/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日韩欧美小视频/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人物

視頻網站的“推手”(1)

《智族》采訪了《萬萬沒想到》的主創叫獸易小星,以及優酷與愛奇藝這兩家在中國在線市場占有率份額總和超過70%的視頻網站,探究網絡視頻制作者如何與傳統對決,在新時代和新領域里講新的故事。

馬李靈珊、王大騏、楊楚、談深2014.09.18

3.視頻網站的“推手”

2009年,優酷出品了自己的第一部原創網劇《嘻哈四重奏》。籌劃時,優酷副總裁盧梵溪找到導演盧正雨,希望后者負責主創。盧正雨想了想,答應了,不過還提了個條件——“能不能不署我的名?”

同樣的問題,在綜藝領域一樣明顯。李黎剛入職優酷時,帶著原創節目《我是傳奇》和某家一線衛視談合作。起初,她心氣高,覺得自己的節目里有一群牛人,衛視應該特別想要。結果開會時,衛視布置內容,事情都得優酷來干。李黎說:行。對方接著說:那好,你們再給我們1000萬就行。李黎沒反應過來,又問了一遍:誰給誰錢?衛視方說:當然你們給我們。

她又帶著團隊去二線衛視。這回,對方不要錢,改成了直接拒絕,告訴她:這些草根選手,我們不需要。

那時,互聯網視頻尚不容于主流。在傳統影視圈,網絡出品與盜版、腦殘和粗劣基本是同義詞。盧梵溪說,和正兒八經的導演聊聊合作,別人嘴上不說,心里總想著:拍什么網絡電影啊,掉價。

5年之后,《嘻哈四重奏》已經拍到了第五季,全部累計播放量過億,成為了盧正雨的代表作。2013年,盧正雨成為周星馳電影《西游降魔篇》的聯合編劇。

2014年7月10日,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上映。這部脫胎于2010年中影集團與優酷網聯合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網絡微電影中《老男孩》一片的電影,上映四天票房過億,最終票房過2.5億元。而短片《老男孩》在互聯網上的點擊率已累計過8000萬次。

7天后,愛奇藝宣布成立愛奇藝影業公司,推出“愛7.1電影大計劃”,未來一年內將聯合出品7部國產電影加1部好萊塢電影。影視圈的新課題,變成了如何給自己注入點互聯網基因。

由互聯網出品的綜藝節目已成為有趣、新穎和貼近時代的象征。“電視內容和互聯網內容之間的區別和界限,其實越來越模糊。我們歸根結底是內容的制作人,我們要適應各種各樣不同用戶和客戶的需求去制作節目”。2012年離開央視加盟愛奇藝的馬東說。

2009年3月8日,盧梵溪入職優酷,主管自制電影。這個北影畢業、留過洋、拍地下電影去電影節的文藝范兒導演,尚且分不清“互聯網公司”與“IT公司”的區別。他告訴身邊朋友們,自己去了一家“IT公司做銷售”。遭到了清一色的嘲笑與鄙視。

可他總覺得,屬于互聯網的時代要到了。“任何一次電影史上大的變革都需要一個大平臺。中國青年導演壓了這么久了 ,是時候換代了。可當時的中國電影缺什么?一是宣傳,二是發行。網絡平臺正好能解決這兩個問題。”

入職第一天,他坐在桌子前,悶頭寫革命綱領,心里琢磨著要做一個青年導演聯盟。總共寫了三張紙,第一張上全是聯盟名字,總共想了三四十個,一水兒的“中國”、“中華”。另外兩張紙上全是革命步驟。

寫完了,熱血沸騰。可現實是冰冷的。那是尚無“自制”概念的年代,依靠點擊來實現商業變現的可能性幾可忽略。盧梵溪的任務就是做“銷售”,天天與廣告客戶周旋,試圖把他們的訴求用病毒視頻方式滿足。有了錢,他才能實現抱負。

當時的廣告投放市場,傳統媒體仍占了大頭。2008年底,盧梵溪曾為KU6網拍過六條廣告片,號稱當時“視頻網站史上最大的一筆單子”,總預算五萬。還不到1997年他從北影畢業時拍的一條電視廣告預算的三分之一。

許多人詬病互聯網出品,只能靠無節操搞笑來吸引用戶。盧梵溪不同意。汽車品牌科魯茲找到優酷時,最早只希望做三支時長兩三分鐘的青年專題紀錄片。這一想法后來演變成了“11度青春系列微電影”。云集了張亞東、尹麗川、皮三等各界新銳導演。他們拍的電影都是講述完整故事,很少笑點,更多的是溫情和個性表達。

起初,盧梵溪自己也擔心,片子的點擊率會不會達不到預期。在中影和客戶一起審片時,看完片現場陷入了沉默。他自己帶頭鼓掌,特別熱情地到處說,片子拍得太好了,導游太牛了。“我玩了個廣告學上的小技巧,我這么高調地表揚,別人會被我影響。”他說。中午吃飯時,他拼命向客戶灌輸點擊率并不代表一切這一想法。沒想到,最終“11度青春系列”的點擊量累計過億,證明了互聯網并不是只能消化低端內容。

與盧梵溪相比,李黎的轉型更為坎坷一些。入職第七天,她就得獨立推出一個活動:牛人盛典。“我的媽呀,互聯網這啥速度啊。”她叫苦不迭,還是得著手進行。活動做完了,效果不如預期。她苦惱極了,按照過去的導演思維,她判斷什么能火,就去重點包裝它。為什么網友不買賬呢?

重壓之下,她跑到朝陽公園,租了條機械船,漫無目的地在湖上漂著。船身自帶音箱,摁一下紅鈕就會播各種土得掉渣的流行音樂。她在船上坐了三個小時,就琢磨一個問題:互聯網到底是什么?

耳邊的音樂響到第三個小時時,她想通了:船上都是這種音樂,說明它一定有很多受眾。憑什么就認為有很多人喜歡的是錯的呢?為什么過去總覺得自己比網友高明呢?互聯網不就是尊重用戶嗎?

從那之后,李黎開始了艱難地重塑自己的過程。過去在傳統媒體形成的一些偏見,例如中國人保守、沒創新力、總拷貝外國節目制作模式,全被推翻了。互聯網野蠻生長的草根氣息征服了她。在這里,似乎只要你有想法、有創意、有執行力,一切皆有可能。

《曉說》成功之后,她又推出了以袁騰飛、宋鴻兵和羅振宇等人為核心的一系列節目。在她看來,互聯網正迎來一個“說時代”。每個人都愿意將自己的知識分享給別人。

本內容系GQ男士網原創或經官方授權編譯轉載,嚴禁以任何形式或方法轉載或使用,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