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慶徽 | 心悅君兮創始人
二、
站在華中科技大學校園里的路口,來來往往的多數男生和張小龍、姚欣上學的年代并無太大區別——穿著短褲,雙腳踩著學校超市里售賣的同款藍色塑料拖鞋,背著黑雙肩包,左側袋裝著水壺,右側帶裝著雨傘。這一套裝備被稱為“華科男”的標配。女孩子們抱怨說,男同學們的頭發油油的,顯得有些邋遢,在迎面相遇的情形下,他們的眼神會在快要接觸到你時逃開。
張小龍講演前不久,“搖一搖”功能才依托微信3.0版本上線。一天夜里,電信系研究生萬慶徽感到百無聊賴,決定打開微信試一試這項新功能。他搖到了一個近處的女孩子?!拔覀兒孟裨谀抢镆娺^?”萬慶徽打了個招呼。
手機屏幕很快跳出一條信息,那邊回復了一個“?”。陌生男女在聊天中熟絡起來,并約定好見面。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兩人確定了情侶關系。
萬慶徽成了寢室里第一個人有女朋友的人。驚嘆于陌生人社交的巨大魔力,他決定向還是單身的室友們推薦這款“宅男利器”。然而,室友婉拒了他的好意,說自己感到難為情。他們更喜歡在論壇里匿名發帖,或者打一局游戲消磨時間。
熱心遭到冷遇,勾起了萬慶徽對華科男群體的好奇,他決定重新審視身邊這群呆萌的“怪咖”。作為直系師弟,他的觀察佐證著師兄張小龍的觀點:兩性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長期生活于男多女少的環境里,心理上受到壓抑的華科男已經變得孤獨。
在萬慶徽的室友中,有人在學校里已經生活了7年,還從沒談過戀愛,甚至連親密的異性朋友都沒有。在漫長的時間里,他跟女性接觸的大多數機會,都只會說一句話“三兩,帶走”。那是在餐廳打飯時,跟食堂阿姨說的。
為了了解華科男私下的想法,萬慶徽設計了一個實驗:將自己微信號的性別欄修改為“女”,在網上搜索了一張清秀女大學生的照片作為頭像,然后將微信設置成可被“附近的人”發現的狀態。在很短的時間里,他就收到了近百個人“打招呼”。
翻了幾頁“招呼”后,萬慶徽感到有些興味索然,清一色的都是說‘你好’,或者就是‘hi’。點開一個對話框,他扮作女生的口吻和男生聊了起來。話題集中在這個大二男生正在做的一個機械硬件項目。萬慶徽試探性地問“自己可不可以加入”。那邊發來了熱情洋溢的回應:“妹子你遇到我真幸運啊,我會帶你見證奇跡誕生。”
萬慶徽關掉了對話框。
“這不就是幾年前的自己么?”大學二年級時,他準備向高中時期暗戀的女孩子表達愛意,這個想法帶來的悸動和恐懼,讓他在夜里無法安睡。萬慶徽對自己的情感充滿了羞怯。早前父母擔心他早戀影響學習,曾在初中的數年間限制他出門。進入大學后,他最熟悉的事情就是在廠房般的實驗室里焊接電路板。
室友對困境中的萬慶徽伸出了援手,出謀劃策之余,還把萬慶徽帶到自己女朋友面前,讓他練習開口說話。眼睛看哪里,手怎么放,說話到什么地方該停頓,他都硬性地記憶了下來。
女孩生日的晚上,精心準備的萬慶徽抱著鮮花來到她的宿舍樓下,面對面站著的一分鐘里,他的喉嚨像被哽住了一樣發不出聲音。紅著臉頰,兩個人只好繞著宿舍樓走一走,萬慶徽盡量不去看女孩,深呼吸,從牙齒縫隙擠出了一句:今天月亮好圓。
“你知道的,那是個陰天。”話剛出口,萬慶徽就后悔了。
初戀的告白在尷尬中草草結束。萬慶徽接受了這個慘痛的教訓,開始注重鍛煉自己溝通表達方面的技巧。在商鋪林立的武漢司門口,他舉著一個“做家教”的牌子,像個商販一樣跟路人介紹自己。
在室友的幫助下,通過自救完成逆襲的萬慶徽,試圖將自己的經驗普遍化。他在人人網上運營了一個名為“幫室友找對象”的公共賬號,讓活躍的大學生將他們室友的照片發過來,幫助室友征友。沒想到,這個公共主頁很快擠進幾萬人,不少人還是給自己找對象。
混跡于公共主頁時期,萬慶徽結識了開發“戀愛筆記”(后改名為“戀愛記”)的付小龍,兩人曾私下交流過運營的經驗。與萬慶徽幫人建立戀愛關系不同,付小龍的“戀愛筆記”專注于戀愛關系的維護。
開發一款清新甜蜜的應用程序,對于工科男付小龍來說,背后頗多艱辛苦澀。
報考華中科技大學,源于付小龍在高中時聽到的一則廣播消息,里面介紹了姚欣休學創建PPTV的故事。就讀于寄宿制高中,付小龍的生活邊界被學校的圍墻所圈定,像姚欣一樣通過創業改善人們的生活,成了他心底的夢想。另一件隱秘的事情,是他有了心儀的對象。
談戀愛對高三學生來講,無疑是在刀刃上行走。班級里的座位會每月調整一次,付小龍會提前驗算清楚,怎樣組合可以使自己和那個女孩能在兩到三次調整后,位置最接近。任何急躁的行動,都會被眼尖的班主任老師察覺端倪。他和女孩子的不能說太多話,多數的交流都是通過“遞紙條”。兩人有個共有的筆記本,一來一往地寫下來,居然就寫滿了。
進入大學后,付小龍和女孩子開始了同城異地戀。大部分時間里,他都在和寢室同學開發校園資源分享網站“樂享群”,他們將網絡資源的下載速度提升到了8M/s。每到周末,付小龍會定時在校門口搭乘公交車,坐到最后一站,去看望女朋友。
戀人們總渴望對另一半有更多的了解,這種預期得不到滿足,失落感就隨之而來。地域上的分隔帶來的孤獨,會讓男女在戀愛關系中感到無助。最后,付小龍和那個女孩子分開了。
分手的打擊讓付小龍短暫消沉。當他試圖總結自己分手的原因時,要做一款情侶應用的想法出現在他的腦海里。他通過自身經歷認識到,情侶對彼此信息的需求遠遠超過了其他關系,雙方的所在時間地點出現錯位,交流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制造一個情侶專屬空間,寄存雙方在分開時間里的感受片段,就能部分解決這個問題。
在華中科技大學校園里,為數不多的情侶最常見的相處方式就是一起上自習。女生們在論壇上吐槽,她們在生日時收到過最多的禮物,是男朋友在實驗室里手工打造的錘子。往往一段戀愛維持得越久,收集的錘子質地、種類就會越多。付小龍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和身邊的華科男們并不太會去維護戀愛關系。
“戀愛筆記”嘗試提供一些服務,幫助情侶擰緊戀愛關系的“發條”。例如,系統會主動去提醒情侶們的紀念日,幫助男生計劃一次約會,還會在為另一半挑選禮物時給出一些建議。情侶間遇到的微妙問題,可以在論壇里匿名尋找幫助,等待有相似經歷的人提供解答。
“戀愛不易,所以要加倍珍惜。” 對付小龍而言,“戀愛筆記”的開發過程幾乎就是在撰寫一本自己戀愛的“失敗之書”。當然,這款應用也不盡是他的缺憾總結,在“戀愛筆記”的較早的版本里,情侶發出信息的表現形式,正是他熟悉的“遞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