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在大學的四年,王大鵬每年都會參加學校的畢業游行。畢業晚會后的游行是華中科技大學學生最后的“嘉年華”。畢業生們穿著各自專業自行設計的T恤,敲鑼打鼓地在校園的道路上行進,聲嘶力竭地呼喊著 “特色口號”。
“電信電信,又長又硬。”
“機械機械,堅持不泄。”
畢業生隊伍行進到宿舍區,游行就會演變為“潑水節”,低年級的學生會用臉盆和水桶盛水,潑向鬧騰的畢業生們,歡送他們離開校園。當然,最精彩的劇目還是“沖進女生宿舍”,即將畢業的華科男們會成群結隊地涌入女生宿舍樓,去女生們住的地方看一眼。然后離開。
四年大學校園生活的內心積郁,在這個夏夜里找到一個出口,獲得了釋放。帶著戲謔和自嘲,華科男們可以無所顧忌地表達,將壓抑的欲望從肺腑里嘶吼出來,借以宣泄青春里的孤獨。
在這所森林般的校園里,情緒和創意都會得到尊重。楊元的“Hust Facemash”引起媒體關注后,因涉及到學生信息泄露,學校的管理部門很快就禁止了這款應用。管理人員找了過來,楊元覺得自己的“攻擊行徑”肯定會遭到處罰。事實上,學校的領導們了解了事態后,決定放過他。
學校鼓勵學生大膽去質疑,去創新。當時,華中科技大學的校長是李培根,他在私下和公開場合表現出的平易與真誠,使他在學生中廣受歡迎,被親切地稱為“根叔”。李培根會在每個學期,舉行一場校長和學生間的“面對面”交流,學生在交流會上可以當面批評他和學校施政的措施。
校園里形形色色的創新社團,幾乎都在學校的新修的啟明學院里擁有活動場所。甚至,畢業生創業的初期也可以在這棟大樓里免費辦公。2014年夏天,萬慶徽辭去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武漢,專注開發一款降低社交壓力的交友產品。團隊最初就暫住在啟明學院大樓里。差不多的時間內,付小龍的“戀愛筆記”離開了那里,他獲得了來自世紀佳緣千萬級的A輪融資,用戶人數也接近200萬。
坐在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前的咖啡廳里,會有些置身于中關村創業大街的感受。人們談論著產品設計,投資人也會來這里和學生們洽談項目。這些學生多數來自于校內的創新社團。例如,萬慶徽所在的Dian團隊,付小龍、唐路遙、楊元工作過的冰巖作坊,還有聯創團隊、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心等等。
如今已不再過問PPTV具體事務的姚欣,也正在嘗試做一名投資人,他投資的對象非常“垂直”,就是他熟悉的華科男。
在2014年秋天的統計中,Dian團隊成員在近年中有54人選擇創業,創辦了27家公司。冰巖作坊的指導老師李彬彬也告訴GQ,團隊如今仍然保持著每月推出一到兩款產品的效率,而經由團隊成員創立的公司也達到了近30家。
2015年3月,福布斯中文版發布了“2015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30 Under30)”,榜單中周偉、黃承松、金亦治三人均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
沿著姚欣和張小龍的路徑,華科男正在將創新和創業滾成雪球。他們通過自身去發現人的需求,嘗試一點點地改變世界。孤獨成為他們能量的來源之一。
3月的一天,王大鵬在一間咖啡館里對我講起他大學生活,參加畢業游行的暢快。他跟著人潮沖進女生宿舍,看著那些女孩子尖叫著跑到了陽臺。他下意識看了看桌上的筆記電腦,打開的網頁剛剛更新了狀態,說“公主樓”已經被攻陷。他退出了寢室,重新回到人潮涌動的路上。
在漫天的水點中,慣于沉默的王大鵬裹挾在人群里,不停地制造著響聲,他呼喊著,奮力地敲擊著臉盆。不覺間,臉盆敲破了。
這讓我聯想到樊偉講過的一個故事。剛開始做“哈哈農場”時,樊偉在房間陽臺上的花盆里種了幾株白菜,很長時間沒人照看,自己開花了。“那天,我看到有一只蜜蜂在花上采蜜,它們居然飛上19樓的窗臺。”
望著窗外林立的高樓輪廓,他想起電影《侏羅紀公園》里的一句話:生命會自尋出路。
采訪、撰文:雷磊?
攝影:賈睿(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