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顛覆者:約翰·科里森 John Collison,Stripe公司,舊金山)
網上支付行業
正在準備迎接變革
軟件工程師帕特里克· 麥肯錫(Patrick McKenzie)準備自己開公司之前,和父親商量過。他的父親以為兒子開公司需要花掉幾千塊錢。麥肯錫卻說他只需不到一周的時間,花上60美元(40英鎊)就能搞定。2006年7月1日,他的公司“Kalzumeus軟件”正式成立,他選擇通過貝寶處理在線支付。然而,使用體驗卻讓人惱火。“貝寶很強勢地在你和你的客戶之間插上一杠子。客戶必須離開我自己的網站才能用貝寶進行支付。貝寶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有吸引力了。”來自舊金山的麥肯錫說。
他把貝寶的應用程序接口形容為“讓人完全無法接受”,并且聲稱,這個接口需要一個軟件開發者平均兩周的時間才能完成整合。2012年,他嘗試使用了Stripe——一個讓開發者自己創建付款過程的網上支付服務。“Stripe做事的方法截然不同。用戶可以在不離開網站的情況下完成支付。”麥肯錫認為,由于Stripe提供了毫無瑕疵并且更迅捷的用戶體驗,它會讓自己賺到更多錢。“我進行了一次A/B測試:增加一項基于Stripe的結賬功能相當于提高40%的銷量,”他說,“如果貝寶是在2013年問世的,那它就應該是Stripe的樣子。”
麥肯錫的經驗反映出用戶對于貝寶的廣泛不滿:在2012年7月接受科技網站Pando Daily采訪時,貝寶的聯合創始人艾倫·馬斯克(Elon Musk)——他在2002年貝寶被eBay收購后就離開了——說:“如果貝寶再不采取些補救措施,它就真完蛋了。如果你看一下我在2000年寫的產品企劃書,你會發現現在跟當時幾乎沒有區別。”
Stripe成為了迅速崛起的替代服務:這家位于帕洛· 阿爾托的初創公司每年為幾千家客戶處理幾十億美元的交易,客戶包括沃爾瑪(Walmart)、位置分享服務Foursquare、電商公司Shopify和社交新聞聚合網站Reddit。Stripe系統平臺目前對美國和加拿大用戶開放,從2013年3月起,也可以在英國使用。“互聯網讓人可以在任何地點開公司,并且擁有來自全世界的客戶。”Stripe的總裁約翰·科里森(John Collison)說,“最困難的部分是收費,獲取報酬,以及讓其他國家的人付錢給你。我們決定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成為網上支付的基礎架構。”
科里森和自己的哥哥派特里克(Patrick)一起創立了Stripe公司,他們來自愛爾蘭的利莫里克郡(Limerick)。2006年,17歲的派特里克離家到麻省理工學院就讀。(約翰比他小兩歲,在2009年離家到哈佛大學讀物理學。)派特里克后來輟學,帶著自己的公司Auctomator加入了Y Combinator,他的公司在2010年被收購時獲得了500萬美元(320萬英鎊)。他們在2011年創立了Stripe。這一服務讓網絡開發者無須開設商業賬戶就能收費,也讓支付網關不必儲存用戶的信用卡信息。這項服務每單收取2.9%的手續費外加30美分固定費用,沒有月費。
2012年9月,Stripe吸引到了2000萬美元(1300萬英鎊)的融資:投資方包括貝寶的聯合創始人彼得·泰爾、麥克斯·拉夫琴(MaxLevchin)和馬斯克。“我對他們的興奮程度感到震驚,”派特里克說,“相對于讓貝寶公司成功,它們更加希望見到貝寶的愿景——帶來網上的支付變革——得以實現。”
雖然貝寶仍然是業內的龍頭老大,但也出現了一批包括谷歌Checkout和芝加哥Braintree支付——一家每年處理超過800萬美元(520萬英鎊)交易的初創公司——在內的競爭者。“重點不在于競爭,”派特里克說,“而在于讓互聯網經濟持續壯大。”
在互聯網上,有一個我們看不見的虛擬的金融名利場。2008年,神秘的日本人中本聰在互聯網上發布了一種程序,新時代金融家 那些徹底改變銀行與金融行業格局的創業者目前的金融服務—無論是在線支付還是轉賬匯款—都出現了嚴重問題。而每個問題存在的地方,創業者都會出現并創造出提高效率的新辦法。現在,就讓我們見見新一批創業者吧,他們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書寫了金融服務業的秩序,并對現有服務商發起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