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涩涩涩/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日韩欧美小视频/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專欄

在李彥宏眼里,我們算什么?

互聯網經濟是“免費經濟”嗎?這種說法只是一種文字游戲,這個“免費”只是大多數時候你不需要支出金錢而已,你付出的代價是“注意力”。

李勞2011.10.18

【低俗廣告一度控制了無數賺快錢的小網站,這些廣告在告訴它的每個用戶:我是過把癮就死的小網站,你是見了美女就流鼻血的猥瑣男,我們很登對。】

  前幾天有個央視女主播在微博里聲討百度,稱“百度是騙子的溫床”。百度本來“丑聞”就很多,這次只是起個小波瀾,相信以后麻煩也不會少。不過,這里用這個標題倒不是準備借此大談中國網絡公司在道德和法律上的先天不足后天不良。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此刻涌上我心頭的問題是:在李彥宏眼里,我們這些用戶算什么?我們只當自己是自由自在的網絡沖浪手,快意使用著各種免費服務,一切似乎和諧而美好,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所以這里的“李彥宏”,也可以是馬化騰、曹國偉或馬克-扎克伯格。

  說用戶對網站再怎么重要都不為過,沒有用戶,網站只是一堆代碼。迄今為止,互聯網經濟只有兩種模式:服務免費+廣告、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無論哪種,網站都需要大量的用戶才能實現其經濟效益,所以網絡經濟首先是規模經濟。這個“規模”的含義至少有兩層,一層是用戶數,一層是用戶花在站點上的時長。用戶越多,單個用戶花的時間越長,這個站點上的廣告就能實現更大的有效關注,用戶也越容易被“引誘”進行消費。簡單說,流量轉化為收入的幾率也就越高。

  互聯網經濟是“免費經濟”嗎?這種說法只是一種文字游戲,這個“免費”只是大多數時候你不需要支出金錢而已,你付出的代價是“注意力”。網站以用戶注意力與廣告主進行交易,或者將你引入消費系統——這時候你將為自己的注意力付出“代價”。有了這個“交換”,整個網絡經濟的生態系統才能建立起來,我們才能享受這么多便捷的服務。

  所以,邏輯很清楚了。對網站來說,讓更多的用戶進來,讓用戶花費更多的時間在站點上,想盡一切辦法讓用戶一遍一遍地來,想盡一切辦法讓用戶按照自己的引導來作為——這是網站運營的核心奧秘。

  理解了這一點,你便會明白為什么中國的門戶站點首頁永遠那么長,為什么上面會有那么多聳人聽聞的標題,為什么你本來只是想查一下電郵結果卻在各種花邊新聞上浪費掉了整個上午,為什么只是點了一下屏幕右下方的一個彈窗廣告卻買了一堆永遠都不會穿的衣服。網站運營的核心任務便是處心積慮讓用戶留在這里,不要走,埋單吧!

  Google曾講過一句很屌的話——“讓每一個用戶用最快的速度離開Google”。這句話正確的理解是為用戶找到用最少的時間找到搜索目標。所以它講的其實是產品質量,搜索質量好了,用戶才會不斷回來,而每次到來都會提供至少一次廣告點擊機會。

  而“中國的Google”百度CEO李彥宏則在不久前年講:百度是一家媒體公司,我們期待用戶花更多的時間在我們的身上,所以才會有貼吧、知道、百科這些產品。如果我沒記錯,這是李彥宏第一次說百度是一家媒體公司。

  Google也屢敗屢戰在今年推出了搜索之外的社會化網絡平臺Google+。

  門戶網站、搜索的黃金時代結束了,未來幾年屬于社會化網絡平臺,即使最沒有理想只是趨利的公司也會盡最大力量涌入這個最終只能存活少數幾家公司的市場。不用談網絡進化過程,單從ARPU(用戶每月為網站貢獻的收入)來講,也是必然趨勢。社會化網絡平臺上的生意才是最好的生意。

  因為我們在應用SNS社會化服務的時候,不僅上傳了我們的個人數據(地理位置、職業、照片、blog、微博等)更交出了我們的社會關系。依照對這些數據的分析,Facebook可以為廣告主提供極其細致的用戶報告和廣告投放方案,比如為紐約市25-30歲的單身男子投放一款圣誕節派對廣告。

  一個網絡界大哥級人物對我講過一段話:所有的網絡服務只是提供一個場景,好的場景會吸引大量的用戶并激發用戶產生交互行為,網絡借此黏著用戶販賣廣告;大部分時候場景中的需求是大家舊有的,但網絡也會創造需求,讓你去購買你實際不需要的東西,比如QQ空間里買虛擬服飾、多角色網絡游戲里購買虛擬武器。

  網絡遠遠沒有我們想想的那么純真,它們不只是滿足我們的欲望,還會撩撥甚至創造我們的欲望,并讓借滿足我們的欲望來賺錢。QQ發Q幣、Facebook發F幣,它們甚至在直接制造貨幣。

  這么看來我們只是網絡的賺錢工具了?還好,網絡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太急功近利的行為會傷害用戶體驗,那時候我們會轉戰其他平臺。對于一個網站來說,是做長久的生意,還是賺一票就撤關鍵還是要看老板的胸襟和志向,這個拼的就是價值觀了。

?

GQ男士網專欄作者 李勞

李勞
GQ男士網專欄作者

資深媒體人,供職媒體業10年,舉凡城市潮流、文化傳播均有涉獵。中國第一代Blogger,專注媒體與社會影響、網絡傳播的觀察、研究與實踐。

?

更多李勞專欄文章:

榨取“郭美美”

我患上社交網絡焦慮癥之后

在李彥宏眼里,我們算什么?

名人怎么做?

當他們在網絡自殺時,他們在想些什么?

那些讓人傷不起的網絡行為

相關閱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