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涩涩涩/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日韩欧美小视频/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數碼

十年——一個游戲媒體人的心路歷程

十年,一段時間,堙沒歷史尚淺,縱惘人世且長。在過去的十年里,游戲界那些從無聞到光輝,或從巔峰到崖底的游戲公司和他們的作品,如今回首看去,還能品味到那年那事那人,帶給我們原始的快樂或是沉默。

Vincent2014.04.16

十年——一個游戲媒體人的心路歷程

  【十年——一個游戲媒體人的心路歷程】

  2004到2014,剛好也是我從業游戲媒體十年的歷程。這人一上歲數了,就開始懷舊了,也罷,就來聊聊這些年來的感受吧。

  去年我在一個游戲網站任職的時候,經常有新編輯問我(尤其是充滿熱血干勁的那種):“大表哥,我們經常會遇到稿子被刪以及被迫給別人寫槍稿(廣告一類文字)的狀況,那么對于這些事件您以前是如何面對的呢?”

  我笑著回答:稿子被刪太正常了,這世界上不存在稿子沒被斃過的編輯。就算你的稿子精彩得足夠拿去評諾貝爾獎,斃掉你的原因依然可以五花八門:不和諧;過了時效性;版面不夠;同事下套;領導穿小鞋;被爆了負面的地方找到編輯部掏錢擺平……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所有的一切,用平常心去面對就可以了,工作和生活一樣,酸甜苦辣雜陳五味,你既然品了甜,就該忍受澀。而槍稿則不太一樣,我個人認為槍稿是件很鍛煉新編輯的東西,它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磨掉新人身上的戾氣和菱角,讓你們懂得現實中的編輯部和影視劇里的區別。而且軟文槍稿是一個媒體集團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一項可觀的經濟來源,也是一種有效的社交渠道,必須要有人來完成。所有的編輯幾乎都在就業初期經歷過這段“掃廁所”式的體驗,我也不例外。忍一忍,就過去了。

十年——一個游戲媒體人的心路歷程

  弟弟妹妹們對這個答案還算滿意,雀躍著離去了,而我的微笑則轉為苦笑。

  游戲媒體的潛規則,何止是刪稿和槍稿?

  我們這個行業已經走上了一個嚴重畸形的軌道,幾乎所有人都想在中國市場這個大湯鍋里分一杯羹,卻極少有人在鍋底添薪加火,偶爾有幾個自己砍來柴火扔到爐灶里的,也轉瞬便被旁人抽走拿回自家燒用。大家幾乎是在眼睜睜地等待著這鍋湯徹底冷掉,再榨不到剩余價值之后另謀飯食。

  在當下這個日趨成熟的自媒體時代,任何獨家媒體資源一經@傳播后都變得那么廉價低劣。越來越多的大眾開始放棄掏錢購買紙媒來獲取信息,甚至不再理會網站上的免費資源。視頻游戲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第九藝術在如今的中國幾乎將要徹底無人問津,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腦殘無下限的端游頁游手游。毫不客氣地講,如果說十年前我們的受眾群體是從CU(核心玩家)開始大批向LU(休閑玩家)轉型的話,那么如今則是從LU徹底淪為一鍵從頭按到尾的IU(傻瓜玩家)。沒錯,IU,idiot user,我自己的原創名詞。而原有的那些CU與LU,大多已隨著老去的年華逐漸淡出了游戲圈,關注的只剩下柴米油鹽。

  那么,問題出來了,IU們是基本不關注游戲媒體的,想從他們手中掙到錢簡直難如登天。于是,游戲平媒開始從當初半發行半廣告的盈利模式逐漸向時尚雜志式的純廣告營收式轉型,而游戲網媒則更是直接抱住廠商大腿連呼干爹。在這樣的環境下,你一個小小的編輯,能不沾染上奴氣就不錯了,還奢求什么直抒胸臆、媒體自由。

  另一個潛規則,是個很有中國特色的稱呼——“車馬費”,即廠商召開發布會、試玩會、專訪會、高峰論壇等在需要媒體前亮相的活動時,給來訪編職人員塞的紅包,數額為100至1000元不等,視廠商名氣規模而定。這種東西,說白了就是賄賂,在國外的媒體同行里是壓根沒有的,人家老外來了中國最多吃點喝點,連禮物都不敢收,怕回國后因小失大丟了飯碗,反而是我大天朝媒體人拿得理直氣壯,一手紅包一手通稿回去復命,自己半個字也不用寫,權當公款旅游。在我認識的許多資深編輯里,這份灰色收入幾乎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比扣完稅又扣保險的工資厚實多了。然而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即使人家的廠商官方通稿寫得再瞎再扯,大伙也得像對待圣旨一樣不敢增刪半字,于是我們隔天見到的各路媒體放出的相關新聞幾乎都是千篇一律地狗屁不通。

  我在職業生涯里也試著做過抗爭,但終究以失敗告終。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還未開始便已結束——湖南國際電博會D·S游記》一文,雖只是當年我在整個長沙工作采訪期間的業余隨筆,但也算客觀詳實地評析了這場失敗得堪稱震古爍今的ACG“盛宴”。盡管之前該發的軟文通稿我都發了,該提供的照片我也都提供了,接下來寫的這篇純粹只是發在小角落里自娛自樂的個人游記而已,饒是如此依然惹來了大麻煩。稿子發布后,先是主辦方找到我們商務怒斥了一通后宣布今后取消所有合作,繼而是挺身維護我的主編連遭非難彈劾,接下來是市場部一致將我視為全民公敵,前景一片險惡。甚至有人直斥我這是故意斷他們財路,逼得我不得不發微博表明心志——

  “你的職責是商務,我的職責是內容。你工作是為了錢,我工作不止為錢。你以結交廣袤人脈為榮,我以打造個人品牌為樂。這個公司對你沒有特別意義,你換到任何地方還是在做你的市場商務,沒有區別;但對我而言,這是一份難得的將愛好和優勢融合在一起的事業,我應珍惜。所以,不要抱怨為什么我不會聽你指使,不和其他人一樣奴顏卑膝地歌功頌德,我只想用筆客觀地寫出事物應有的本貌。我們眼里的世界不同。”后來覺得實在太矯情,又刪掉了。

  然而,工作做到這里,也的確是沒什么意思了,何況父母年事已高需要照顧,于是我抽身轉職成自由職業者至今,采菊東籬下,自掛東南枝,不亦快哉。

  好吧,該說的都絮叨得差不多了,最后不如在這里分享一下這十年來我的職業原則吧,供大家參考——

  一、不批評甚至不評論宗教信仰和宗教習慣;反對種族歧視,不批評民族風俗與習慣。

  二、反對地域歧視,避免挑起地域爭端;不以一個人的出身作為批評他的起點。

  三、反對性別歧視,避免年齡歧視,不歧視生理缺陷。

  四、對死亡應抱有尊重,至少保持沉默。

  五、避免揣度一個人或群體的態度和立場,謹慎把一個人的缺點上升為一個群體的缺點。

  六、不歧視弱勢群體,同時避免不適當地拔高弱勢群體。

  七、謹慎挑戰公序良俗,謹慎挑戰民族傳統與主流價值觀。

  八、避免籠統、定性地批評政府,責任應追究到具體部門與具體問題,避免直接從理論層面批評現行制度與意識形態。

  九、避免挑動民族主義情緒,謹慎引導愛國熱情,不鼓動國際仇恨與歷史仇恨。

  十、不與上述原則沖突的前提下,要表明自己的思想、觀點與態度。

  以上“十誡”除了最后一條之外基本均從各媒體的行業規范綜合整理得來,不算我的原創,也不算如何標新立異。然而來日方長,無論你是否對編輯這行感興趣,恪守這些原則在任何行業里對你應該都沒有壞處。

  小伙伴們,彼此加了個油。

相關閱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