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蘇里 36歲 《智族》視覺總監
2012年開始參加馬拉松,個人最好成績3小時04分
2008年,我在報社做攝影記者,去汶川地震災區拍攝后的一次例行體檢中得知,自己體內甲胎蛋白含量超過正常范圍近30倍,有90%的可能演變為肝癌。不久后我來了《智族》,無形中又給自己加了很多壓力。加上多年來的抑郁癥,種種負面情緒累積,我覺得必須得為自己找一個出口。
我的身體條件其實非常不適合長跑:體重大、骨頭粗,必須消耗比常人更多的體力,也會因此承受更多的痛苦。我曾經對長跑充滿敬畏,覺得跑馬拉松遙不可及,甚至近乎神圣。但親身參與之后,我越發感受到,奔跑是人類的本能,每個人都具備長距離奔跑的能力,只不過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習慣了靜止,而不愿意相信自己具備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正因如此,我覺得并沒有必要過分神化馬拉松的意義,只要準備充足,完成它實際上并不困難。它最大的價值在于模擬人生,在這個單一枯燥的過程中,你需要獨自去面對所有的困難,所有的痛苦,并找到解決的辦法。在漫長的跑道上,你會發現種種場景和人生中的局面是完全貫通的,這是其他運動無法帶來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