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肖海生 采訪、撰文:陳瓊 圖片編輯:梁爽
攝影:黃輝(提供圖片外)
就詞源而言, “屌絲”的本義有些粗鄙,但它的確已成為今日中國一個不分階級的龐大群體的傳神寫照?!皩沤z文化”清楚地表明,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是精神動物,需要自嘲,需要幻想,需要解壓,需要把姿態放得無限低。
至于“屌絲”能成為營銷學上的偉大發現,成為僅次于農民的第二大消費群,則要歸功于商人們的處心積慮。一經分類,許多中國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就認識到,群體規
模超過5億的屌絲,是它們生存之磐石。于是,就有了所謂“得屌絲者,得天下”的說法。所以,當身家過億的史玉柱、周鴻祎也都自稱為“屌絲”時,我們就會本能地給這個詞
打上一個問號?
在這兩重意義上,全民屌絲,成為當下中國的一個隱喻。相對于高富帥群體,我們可以說二代農民工、打工仔或者??粕菍沤z,相對于國有企業,也可以說創業企業是屌絲
企業,甚至,相對于世界經濟而言,中國經濟整體都算是一種屌絲經濟。
?
一
吳建輝可能一輩子也忘不了他在網絡節目《百萬屌絲》里獲得100萬人民幣的情景。那天晚上10點多,在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的演播廳,他成了現實版的“貧民窟百萬
富翁”。
只不過,和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印度小伙賈馬爾·馬里克不同,吳建輝并沒有為那100萬押上命運的賭注,他只需要回答諸如“有什么可以讓你耐心等下去,是快遞還是心愛的她?”“對發型不滿意的人通常有什么特征,是光明頂還是臉大?”之類的腦筋急轉彎問題。答完十多道題,加上一番聽上去雙方都有點語無倫次、天馬行空的辯論后,他從6名屌絲競爭者中莫名其妙地勝出。
當然,他的人生并非沒有故事。他先后創業四次——實際上是推出了有四個還不知道怎么賣出去的產品:一種解酒的藥、一只太陽能逆變器、一款榨油機以及現在正在搞的兒童漫畫。
在北京的六七年里,他是北京海淀的“車庫咖啡”的??汀!败噹炜Х取笔沁@幾年從硅谷搬來中國的經營模式,是一個草根創業者的聚集地,那里成天出沒著投資人和有想法
、擅長做夢的年輕人。在大眾點評網上,那里的人均消費是28元。在“車庫”,老板叫吳建輝為“小畫家”,他喜歡畫那種融合了納西族東巴文圖案的漫畫,夢想做成一個中國的HELLO KITTY。
小身量、娃娃臉和青春期的胡子,黃皮鞋、短褲、鎖緊脖子的布扣襯衣,在《百萬屌絲》現場,他一出場就帶著一種讓人忍俊不禁的喜感;再加上說起話來左搖右晃的娘氣以
及模仿“肥孔雀”的搞怪表演,向我們顯示出了一種旁若無人的自信,“我的搞笑能力并不強,主要的優勢是很務實。”他向我們反復強調他的四大發明的現實性,尤其是榨
油機和漫畫,“中國人都在吃地溝油,我的家用榨油機能解決這個問題,它是我貢獻給社會的產品;至于漫畫,會給中國的孩子帶來快樂的童年。”他眼下要解決的問題無非是,怎么把產品賣出去。這也是他泡“車庫咖啡”的原因,“那里有很多人是搞營銷,懂市場的。”
因此,即便他拿了百萬大獎,他認為自己也沒有“逆襲”成功。首先,這種意外之財稅負很重,最后他能拿到手的可能也就70多萬,如果將這筆錢用在北京買房,無非是當個遠郊的房奴。他更愿意留在創業的夢里,“很多中了六合彩的人都生活得很墮落?!?/p>
知道兒子得了這筆錢,遠在云南大理巍山縣的父母并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奮,父母給他的建議是,發了這種意外之財,可以找個可靠的途徑捐出去一些,剩下的錢就去創點業
。在《百萬屌絲》決賽現場,他說起母親在2009年得了乳腺癌,自己跑回家,拿著600塊錢的月薪,在一家培訓學校上課兼照顧母親。但他略去了母親在40歲那年從當地一家
生產農機的國營企業下崗,靠賣咸菜貼補家用的細節,也沒有說起父親是一個拿2000多塊錢月薪的鄉鎮干部。還好,他沒有完整地講述一個苦情故事。畢竟,《百萬屌絲》不是《超級女聲》或者《加油!好男兒》那樣的選秀節目,不以表演或講煽情故事取勝,道苦未必能加分,能給普通人提供一種出鏡的興奮,就已經足夠了。
《百萬屌絲》的營銷鏈條看起來也沒有電視選秀節目那么長,扶持屌絲創業也不是主辦者的初衷,“他拿了一百萬,可以克服自己的心理壓力,重新看自己的人生。但如果他
拿了這錢去創業,我反倒有點奇怪?!敝鬓k方暴風影音的董事長馮鑫的想法很實在,創業這條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部分的創業者其實都會死,“好不容易有個一百萬就
去創業,我不鼓勵。這些錢在北京不算什么,但是在二三線城市,還是可以買一套二三十萬的房子,然后,還可以存上一筆錢,一個月還有一兩千的利息,或者也可以做點可以養家的小生意。”
的確,得了頭獎的吳建輝既不能買房,也沒法拯救家庭,為了讓上了年紀的父母不孤單,他正在建議他們在家里學著畫東巴文的圖案。“我對買房很反感,重復爸爸的人生,沒有意義。”他說,在老家云南大理巍山縣,他父親一生就做了兩件事情,一是供他上學,二是給家里造了一幢房子。
一旦把一只腳探進創業圈,他的人生似乎就在源源不斷地提供創業想象。初二的時候,他被父母送到了縣城一個云南大學畢業生開的培訓班上學畫古典油畫。他的繪畫才藝就是從那個時候得來的。他自稱從小接受的文化熏陶特別重。他媽媽有個叔叔,發掘了大理國的宮廷音樂——洞經音樂,帶團到美國和加拿大演出,賺了上千萬;差一些的還有老家的一個鄰居,靠賣蠟染也成功了。
眼下,他已經從IT公司辭職快半年了,住合租屋,吃快餐,不知其苦,不改其樂。正應了巨人集團老板史玉柱對我們說的,“這個群體不低級,也并不貧窮,相反地,他們樂觀、豁達、積極。”
至于史玉柱用來定義屌絲的另一部分說法——用一種自嘲式的幽默感表達他們對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則有點說官話之嫌。因為,對吳建輝這樣的屌絲來說,幻想和現實很難
被截然分開,透過毛玻璃看世界,他非但不是在自嘲,反而是一本正經地自我認同,“我對自己勝出不是很意外,在6個人中,我的經歷很豐富,而且是個做實事的人。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我堅持了六年多,我認為是堅持的精神更打動評委?!?/p>
靠幻想來填充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網絡用語叫YY。對吳建輝來說,70多萬人民幣并不能減輕對YY的依賴;從一個合租房里的北漂天天夢想成為堪比三麗鷗的公司的老板,本身就是一種漫畫式想象。至于“逆襲”,夸張一點兒說是一種從窮人到國王的草根奇跡,現實一點兒說則是花2元中體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