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族GQ》雜志2009年10月刊(創刊號)
編者的話:我至今還會經常回看在 GQ 時期的作品,那是我從校園進入職場作為報道寫作者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一個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太多認知,沒有看過太多其他人的作品,找到了一份對當時的我而言最理想完美和它在一起像是初戀的工作,主編不會給你任何設限,雜志剛剛創刊,在寫作上沒有任何前人經驗可參照,而且就連選題也不用參照新聞圈的既有規則,一個充滿熱情和探索欲的時期。那時的創作很艱難,也沒有太多技術,為了寫得不錯,我是完全是調動出了我全部生理沖動與最原初的語言本能,調動出全部感官和感受力去投入題目、采訪,我能依靠的只有這些,當我后來的認知越來越豐富全面,對采訪對象的把握越來越好,采訪完第一次就大約知道這篇稿子該怎么寫,寫成什么樣子時,那種創作狀態也就一去不復返了,這也是我現在會常常回看 GQ 時期作品的原因,那里有我未和世界交融過多,未看過太多他人的作品,拼命激發出來的自己本來的樣子和我這個人的情感和感官本身的樣子,在我過度熟練地開始使用某種寫作模式時,它們總會提醒我應該如何找回我自己。畢加索常說,在技術成熟之后,我卻常常想像個孩子那樣畫畫,經歷過 GQ 那時那樣的環境,我想我非常明白他說的是什么。我開始以為每個人都和我的差不多,但后來才知道其實大部分人沒有那么幸運,也許一生都沒遇到過這種時期,因此,我在內心非常感謝 GQ 激發了我,并為我留住了一個創作者在其創作生涯中最寶貴的東西。(季藝)
《易構空間里的故事》
僅僅一河之隔,一個叫做“易構空間”的社區緊緊地靠在了北京 CBD 的東南邊界上。作為摩托羅拉、惠普、德意志銀行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中國總部所在地,還集中了 CCTV 的新大樓、國貿、SOHO 現代城,CBD 不僅成為京城最國際化的黃金資本區域,也包含了人們對于這座古老都城現代化的多重想象。
20年多年前,第一機床廠、雪花冰箱廠、北京吉普車廠,化工廠、汽車廠、機械廠……所有脫口叫得出名字的工廠,全都落在了這個地區。沒有一座樓超過10層,聳立在空中的是幾根煙囪,超大型廠房在地面上平鋪直敘。工人七點下班以后,就變得一片寂靜。
“紅紅火火搞過生產”之后,這塊土地被賣給了各個房地產商,“易構空間”的得名十分簡單,小區的用地曾是北京構件廠原址。隨 CBD 規劃的出臺,大面積重工業土地被用來發展人們的生活,藝術區、生活社區、大型購物中心紛紛取代那些鍋爐廠、焦化廠。
一切快得讓人們覺得日子真有盼頭,今年5月22日,政府決定在后奧運時代的十年里,將 CBD 東擴3公里,消息抵達這個 CBD 的邊緣小區時,這里的情緒又迸入到一種新的灼熱之中……

昌俊每天只能睡四個小時,七年沒談過戀愛,去哪兒解決性需要是不能說的秘密。4月下旬某個凌晨4點,他一如既往地繞易構空間的小區花園跑了15圈之后,叉開穿著短褲的雙腿,坐在便利店門扣前的長椅上回復短信,只聽見“背后響起‘砰’的一聲,還以為誰把垃圾袋扔下來了!”
第一個發現尸體的保安編號25,他從陳昌俊的身后循聲小跑過去,稀疏的腳步聲忽然停住幾秒,接下來倉皇又急促,沒頭亂竄了好一陣子,陳昌俊聽到了一個氣喘吁吁、哆哆嗦嗦的聲音:哥……借你手機用一下……有人跳樓了……
只用了10分鐘不到,120的救護車就停在了這具女尸身前,白大褂手揣在兜里走下車低頭看了看,“都這樣了,救不活了!”轉身上車原路返回。
到了早上8點鐘,小區便利店申老板的拖鞋聲一定會準時響起,自墜落那一刻起,只有女尸躺過的地面完整記住了這四個小時里的每一種聲響,申老板路過這一灘紅紅的血跡,先是愣了一下,旋即仰天大罵:誰他媽的把西瓜砸這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