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球比賽中的集團作戰,表面上讓人覺得溫和而美麗,實際上卻蘊含著集團之間、選手之間的激烈爭奪。
(2)在組成熱氣球的球囊、燃燒器、吊籃三個部分中,李杰說自己最像燃燒器。
這和被他染成了黃色的頭發無關——它們看上去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而是由于,作為熱氣球中最猛烈的環節,燃燒器噴出的巨大火柱可以把熱氣球送往更高的地方,這和他創業18年來,推動企業發展的每個投資計劃一樣,充滿了主動出擊的激情。
李杰的公司坐落在南京紫峰大廈,從他的辦公室望出去,可以看到南京最繁華的商業區和金融區,而450米高的紫峰,本身就是南京的天際線中難以超越的高度和財富象征——但這僅僅是這座城市的極限,熱氣球可以讓李杰輕易地越過450米的高度。"上升到5米,所有的圍墻都不再是你的阻礙;上升到50米,四周的樹木都消失了;上升到500米,再高的建筑物都被你踩在腳下,要跨過障礙物,你必須比障礙物飛得更高。"
和李杰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40歲出頭的他其實是一個"愛玩"的人。生活中的李杰不會花太多時間在高爾夫這種"地面"的活動中,他的業余愛好都是一些新鮮、戶外氣息更濃的玩意兒,例如熱氣球、爬山車等等。和動輒幾十億的商業投資不同,李杰"不喜歡別人問我為什么會買這個,為什么會買那個","更在意的是它們能帶給我的環境,爬山車能把我帶到山里,船能把我帶到浪里,熱氣球把我帶到空中","星期天有空的時候就到氣球上放松一下,空中是非常安靜的,在云之上只有空氣和陽光,能夠待上一兩個小時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國內擁有私人熱氣球的玩家并不多,李杰是其中之一。有一次,李杰讓人把他的寵物斑點狗抱到離家不遠的一塊空地上,只過了不到半小時,李杰又把它帶了回去——但不是走路,也不是開著他的敞篷跑車,而是乘著他的熱氣球。和駕駛他車庫里的任何一輛跑車、越野車都不一樣,這只七層樓高的私人熱氣球,成了李杰在城市上空的巨大玩具。
不光會"玩",在今年2月的全國錦標賽上,李杰還拿到了第四的成績。
"這得感謝我們的團隊。"盡管一名優秀的飛行員能夠讓氣球到達準確的位置,看上去由他們掌握熱氣球的升空和降落就已經足夠,但熱氣球卻是一種團隊活動——比賽的前一天晚上,他加入了一個競賽集團。"全國錦標賽是個人項目,但每個人面對的都是最優秀的飛行員,沒有人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勝。"為了隨時了解每一個高度的氣流情況,飛行員必須和分布在其他高度的競爭對手取得聯系,然后通過無線電臺的私用頻道共享信息。
就如同F1賽車和短道速滑比賽中的集團作戰:比賽前事先安排誰領跑、誰跟跑、誰沖刺,冠軍會在配合默契的團隊當中產生。結果往往是一聲令下,四五十個體積超過2000立方米的氣球,像一棟棟七層高的空中樓閣,從分布在四面八方的起飛點升空,朝預先設置的目標飛去。"集團作戰的場面非常壯觀,雖然熱氣球在空中顯得溫柔又從容,想不到比起賽來,也讓人覺得暗潮涌動。"
"風來了,快拉頂!"球囊剛剛順著風向撐開,燃燒器就"呼"的一聲噴出了火焰。火讓球囊的空氣溫度升高,這時球囊里的空氣密度小于球囊外的空氣密度,氣球就上升。不再加火時,球囊內的空氣溫度下降,球體產生的浮力小于球體自身重量和載重,氣球就開始下降。剛剛噴出的火柱至少長五米,火焰的中心溫度可以達到3000攝氏度,雖然訓練有素,負責撐口的兩名助手也不由得側了側臉。
熱氣球在地面上的工作非常繁瑣,讓一個熱氣球起飛至少需要四個人共同協作,除了飛行員和飛行助手,另外還需要一支地勤組。地勤負責花十多分鐘,協助飛行員把幾乎鋪滿半個籃球場的球皮撐起來。在飛行的過程中,他們會駕駛一輛卡車,憑借GPS的定位跟蹤氣球,并且通過對講機和飛行員保持聯系。"最后我會告訴他們,氣球最有可能降落在哪兒,他們最好提前一步趕到那里,等著陸后,幫我把氣球回收到卡車上。"
幾分鐘前還鋪在地面上的球囊,此時正在地面上溫柔地滾動、上升,在另一邊拉著頂繩的李杰也一點一點露出臉來。身高1米9的他很快就和助手跳進了1.2米寬的吊籃,開始第一個項目的比賽:"飛向主會場"。這個項目要求運動員從自己選擇的起飛點出發,自由利用風向,以組委會事先選定的終點為目標飛行。
正當30多只熱氣球的地勤部隊分頭出發,空中臨時組成的幾個競賽集團,也開始通過對講機聯系:
"哥們,低空都是170度的風,不要下去得太早。"
"降低到200米看看風向如何。"
"保持400米的高度不要下來,我先下去低空看看風向如何……下來吧,低空85度的風向,方向很好。"
即使這已經是熱氣球之間最激烈的爭奪,30多只熱氣球也只是被看不見的無線電波相連著,隨風而動。有時,李杰會和另一個團隊的氣球靠近,和對方互相揮手打招呼,或者打手勢讓對方知道自己正在哪個方向飛。他曾經看見為了在中途幫助競爭對手脫險,有的飛行員甚至會放棄自己的比賽。而圈內廣為流傳的一個故事是,在一次熱氣球世界錦標賽中,一位即將奪冠的選手正在靠近終點,這時他地圖上系的一根鉛筆在落地前不小心觸碰到了地面。按照規則,熱氣球在投標志袋之前,球上的任何東西都不允許落地,否則扣分。出人意料的是,已經被宣布為冠軍的選手,最后主動跟組委會協調,希望組委會將冠軍歸還給第二名,并且贊美對方出色的發揮。
競賽集團的作戰方式一直持續到最后,李杰和他的三名隊友占據了總成績的前四名。"但我們不是為了拿成績,也不是為了排名,而是競賽可以提高駕駛氣球的素質,平時玩起來也會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