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涩涩涩/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日韩欧美小视频/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話題

落入金融騙局的中國富豪

設套的是世界最頂級的外資銀行,打的名義是最高級的客戶才有資格購買的優質理財產品,而坑騙的對象就是中國的新富。

《智族GQ》2011.08.17

落入金融騙局的中國富豪

?

KODA受害者向香港金管局遞交投訴香港外資銀行的公開信。左起:香港立法會議員陳鑒林、受害者賴建平、受害者金亮及香港保障投資者協會會長呂志華。

這樣一個計算保證金的公式?此前有誰、在什么時候給我們解釋過追加保證金一說?

在我被套之前,無論市況如何,你們又有誰何時要求過我追加一分錢保證金?”但沒有人理會他的問題。

這時,賴建平開始坐下來仔細研究他所買的“理財產品”KODA,經過粗淺的研究,他發現,KODA要求的所謂保證金,其實是銀行用來惡意操縱結果的工具。銀行在投資者“被套”之前,并不向投資者說明保證金規則,合同中也大多含糊其辭,而合約成立、投資者被套牢后,銀行則立即“翻臉”,單方面肆意適用所謂的“保證金”規則,達到操控客戶、非法獲利的目的。

賴建平這才知道,當時銀行催著他補充保證金,其實是事先設好的一個圈套。他氣得破口大罵,“恨不得將他們炸飛!”

但這時的他還不知道,從匯款進入這家銀行開始,他早已經身陷一場金融戰爭。之前,張寧一直說KODA是銀行找來的理財產品,香港荷蘭銀行只是代客戶理財,但在銀行關于保證金的復函中,賴建平發現這些KODA產品其實就是香港荷蘭銀行自己出的,銀行與賴建平是“主事人和相對人之間的關系”,這等于說,在KODA合約上,香港荷蘭銀行與賴建平是一種對賭的關系。

明擺著,從一開始,這就是一樁欺詐?!岸?,事實上這樣的案例,很多都是親友介紹,而且大部分都是留學回來、在親友心目中地位很高的金融精英干的,他們那一行自己有個說法,賣一個親友,換一個好人生?!?/p>

根據中國的法律規定和自己的從業經驗,賴建平在2008年6月19日緊急向香港荷蘭銀行正式發函,提出兩點:一、為了確認法律關系,即日起要求將賬戶及其中資產交給銀行處理。二、要求銀行與之協商有關賠償事宜。

表面上,香港荷蘭銀行十分講理、講法,他們第二天就給賴建平回復,說一個月之內會給答復。但這一等就是3個月。而且,按照合約,每月21日銀行會把賴建平上一個月所買股票進行交付,但這等待回復的3個月中,賴建平沒有收到任何股票。對此,他的理解是香港荷蘭銀行同意收回賬戶,雙方合約終止。

2008年9月8日,這一天,香港荷蘭銀行突然通知賴建平,讓他接收前三個月的股票。由于賴建平賬戶里沒有現金,于是在9月8日這天,銀行自行從賴建平賬戶中以記賬欠款的方式扣掉了四百余萬元。9月10日,賴建平致函香港荷蘭銀行,通知其因合約無效或因其違約在先,連續3個月未履行合約,因此根據雙方有關協議條款提前終止合約,并正告銀行不要“監守自盜”從其賬戶扣款。香港荷蘭銀行不予理會,并于扣款10天之后即9月18日,才將前三個月的股票交付到賴建平賬戶中。

2008年6月22日,復星國際股價為5.81港元,而9月18日時,股價已經跌到了2.36港元。銀行推遲3個月交付,讓賴建平平白多損失了幾百萬港元。此后,由于賴建平購買的KODA合約還有3個月到期,他現金不足,導致賬戶中股票被銀行以歷史最低價格連續斬倉變現,最終,他的2,000萬港元血本無歸,反倒欠銀行兩百多萬港元。這整個過程,銀行的耍賴,賴建平竟然無能為力。他不理解,為什么銀行就如此有恃無恐,難道就不怕法律嗎?

這個時候,賴建平反而沉下來,他首先要弄明白,這個害人的KODA到底是怎么設計出的。在對國內外的案例進行深入研究后,賴建平發現,KODA一開始就是為專業投資者提供的一種產品。這種產品需要投資者對局勢有充分的判斷,并主動愿意和銀行進行對賭,正因為風險極大,對投資者的理財經驗也有很高要求,十多年前,KODA曾經在美國因為高風險引起過大規模的訴訟,也正因為此,隨后美國聯邦法律作出明文規定:KODA只能賣給經過嚴格認定的專業投資者,如果讓沒有理財經驗的人購買,那就是違法。

而香港的這些外資銀行之所以敢于在大陸和香港明目張膽地銷售KODA,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大陸在這方面監管的缺失。香港的外資銀行們正是抓住這一點漏洞,才敢于向大陸派出他們的理財顧問。

他決定拿起自己最擅長的武器——法律,為自己討還一個公道。然而,第一步就把賴建平難倒了,銀行對他的申訴材料只有一個答復:我們沒有任何責任;向香港金管局投訴,雖已受理,但遲遲沒有說法;他寫了幾萬字的訴狀,但是,北京法院不受理,他又輾轉上海第一中院,終于成功立案。他發現,在國內,竟然沒有人因類似原因起訴過外資銀行。

賴建平不相信只有自己受騙。在研究KODA產品的過程中,賴建平發現僅張寧的足跡就遍及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而且,在2008年1月9日張寧給賴建平的郵件中,賴建平看到了至少有十幾個客戶的資料。可見,KODA的受害人不在少數。

賴建平知道,自己在做的,是打一場中國大陸從沒有打過的官司。他研究了各種方法,最終確定,只能走兩條路:一是通過維權活動,對香港金管局施加輿論壓力,逼迫他們約束外資銀行的行為。其二,通過自己的官司,引起社會朝野關注,正視并從法律的角度打擊這種欺詐行為。

為此,2009年10月,賴建平等人邀請了江平等十幾名經濟、法律專家和教授出席會議,這些中國頂級智囊團討論的結論是:香港外資銀行以欺瞞的方式在中國境內銷售KODA,是一種侵權行為,大陸的法院對其擁有管轄權。

這之前的7月,賴建平和他上網發現的另一名受害者金亮,一起組建了“打折股票網”,同時組建“香港銀行受害者聯盟”。號召一發出去,馬上有四十多個人相應加入。但賴建平認為,這四十多個,只是個少數,因為“還有大量人士,因種種不便的理由,他們被坑了也不敢或不愿吭一聲”。

人多就能搞成一個運動,賴建平說,他們被逼得像孤兒一樣去維權,三四十個人浩浩蕩蕩,組織南下香港與香港金管局的官員直接會面,這引來了香港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報道,金管局的助理總裁李令翔這才親自組織個記者會,并在會上向KODA的受害者代表道歉,表示一定會嚴查。

2010 年1 月,賴建平在上海市第一中院正式起訴香港荷蘭銀行。而聯盟的其他人也在香港正式起訴。全面圍剿已經開始了,“我不信告不倒他們,我相信告贏了一個,其他判例也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往正義的方向傾斜?!彼踔料M?,中國由此開始這方面的全面立法,因為“金融戰爭確實來了!”賴建平還特意講述最后一次離開香港時,他看著來來去去西裝革履的人,第一次那么強烈地意識到,“香港原來是這樣構成的,客客氣氣中在進行多么殘酷的爭奪”,“中國大陸的人還傻傻地不做任何準備,到時候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當我們為賴建平拍照時,他兩歲多的兒子爬在客廳地板上玩,把一些部件拼成變形金剛、房間或家具。孩子身上有種看不見的生命力,日夜不停地在生長、壯大。賴建平的太太有顧慮,擔心他一天到晚上媒體,還配上照片,會不會有什么風險。賴建平揮揮手,不以為然,能看得出來他內心里的執拗和信念。攝影師舉起了相機,賴建平側背對著我們,他緩緩地說:他們可以打傷我,但絕不可能把我打倒、打死、打敗。

停了停,他繼續說:打完這場官司,我們也算在某一點上,推進了中國的法律進程——這是受害者賴建平和律師賴建平共同的心愿。

相關閱讀

猜你喜歡